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并指出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这为人才高质量发展推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提供了基本遵循。构建新质人才生态系统、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这构成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脉络,可见,教育、科技、人才的相互支撑与一体化融合发展,以及科技、人才、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而科技创新的本源在于人才,唯有前瞻性地培养和引进高精尖战略人才、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与应用型人才等新质人才;依托人才流动与集聚,加快构建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促进其在区域间、产业间与部门间的合理配置与布局;通过政策驱动和市场牵引实现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建立健全人才保障和激励机制,释放人才红利,发挥新质人才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并指出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1]。总书记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系列重要阐述指明了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及路径,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理念,为以人才高质量发展推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提供了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融合发展路径。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必须具备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资料、新型劳动对象的“三新”要素。从世界范围看,教育、科技、人才互为支撑,以高等教育体系为先导、创造性劳动与科技现代化体系紧密结合,始终贯穿有效的经济体系运行之中。拔尖创新人才极大促进了知识技术体系完善,率先掌握了科技创新主动权,重塑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生产关系,引发经济生产
陈小平,广东财经大学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评价与开发研究院副院长、人力资源学院教授;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人才测评专委会秘书长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6]。总书记在座谈会上重点强调的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需要大力发展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必须精准把握其目标定位、实现路径,深刻理解其理论创新价值,全面提升人口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人口高质量发展,是在深入研判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趋势性特征、总结中国共产党人口工作历史经验基础之上所提出的新理念新战略。它以培育素质优良、总量宽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为目标定位,力求使人口变化实现数量与质量双重提升、动态调整与静态
摘 要: 统计口径是认识中国人口迁移流动的基础与根本。不同统计口径对应不同的迁移流动人口以及不同的样本结构。以“统计口径—总量结果”为内在逻辑,首先比较讨论普查视角下的三种口径,以正确认识各统计口径的含义与特点;继而利用第五、第六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重新估计不同统计口径下的迁移流动人口比例,以真正认识中国人口迁移流动的整体强度,加深对中国迁移流动人口的认识。文章认为:户籍口径和出生地口径作为
摘 要: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养老产业增长注入新动能,智慧养老成为一种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数字化治理模式,推动养老产业增长。基于组态视角,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以养老产业增长为结果变量,以中国大陆30个省级行政区(不含数据缺失较多的西藏) 为案例,从数字经济的基础、发展及规模三个维度,探寻数字经济发展赋能养老产业增长的组态路径,为养老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单一
摘 要:当前我国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少子化的特征,这对居民消费水平产生多方面影响。同时,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老年人群体对互联网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我国网络适老化也在不断推行,这一变化意味着消费市场将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索数字经济时代人口老龄化、互联网使用与居民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老龄化趋势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基于2010—202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使用
摘 要:基于CFPS 2010—2020年的调查数据,借助相对分布法分析我国家庭财富极化的变动趋势,并借助分位数回归和Oaxaca-Blinder分解分析了财富分布结构变化的内在成因。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我国家庭财富极化存在扩大的趋势,且财富的极化主要是从中等水平转向下尾部,存在严重的下层极化。分阶段的分析发现,财富的极化以2010—2018年为主,2018年以后财富分布的极化现象明显减弱。 根据
摘 要:健康风险评估是健康管理的基础。在健康中国与共同富裕背景下,评估我国劳动者健康风险价值损益,有助于深刻认识并纾解健康不平等问题,为制定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基于补偿性工资差值与享乐主义工资理论,构建包含内生疾病与外生环境健康风险的效用函数,从劳动者风险偏好视角构建健康风险价值损益评估的理论框架。采用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CFPS)与我国居民疾病死亡率匹配数据,借鉴统计生命价值核算
摘 要:心理健康是衡量人力资本的重要指标,也是备受国家和政府关注的民生和社会问题。而长期以来,女性作为家庭中家务劳动和儿童照料的主要承担者,参与家庭无酬劳动的时间远高于男性,这可能会影响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基于Grossman健康需求理论,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20年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无酬劳动对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家务劳动时间的增加会对女性心理健康水平产生显
摘 要:基于群体动力理论视角,利用北京市居家老年人调查数据与结构方程模型,揭示出老年人社会参与影响健康的机制及其变化趋势。结论如下:首先,老年人社会参与对其健康状况的积极影响具有两条作用路径:一是老年人社会参与活动本身影响健康状况的直接路径,其路径系数极其微小;二是老年人社会参与通过形成群体动力再影响健康状况的间接路径,其路径系数相对较大,表明社会参与过程中能否形成群体动力是老年人社会参与影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