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语文教师 曾任职于北京四中十余年曾获北京市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北京市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知由素质读写工作室”创始人“老师,我该写些什么,怎么写呀?” 教中学语文十几年,我常遇到一些爱莫能助的时刻。当然,我会努力启发学生寻找素材,也会寻机指点写作手法。但是,这些都不能令我满足,我希望追寻的是一种持续的创造力。 写什么、怎么写,这两个大问题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我以为应该是对生命的觉知,即观
菜市场里有个“凡·高”大爷 山东台儿庄,一位自称李昀侠(真名李允堂)的老人边贩菜边卖画的故事感动和激励了万千网友。在菜市场的一方摊位上,70 多岁的李大爷右手边摆放着新鲜的蔬菜,左手边则是他精心绘制的画作。画纸上,芍药、牡丹和梅花竞相绽放。走进李大爷家,映入眼帘的是满屋子的画,动物、植物、山水,惟妙惟肖,颇有韵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些都是自幼智力受损的李大爷60 年来自学的成果。 据家人
他是苦难童年的洞察者,在黑暗中窥见人性微光;他是社会弊病的解剖者,借笔锋撕开时代伪装;他是民众灵魂的摆渡者,用文字抚慰世间沧桑。他就是俄国 19 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20 世纪世界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之一—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 人物经历 故事慰藉童年 1860 年,契诃夫出生于。父亲是个小杂货店店主,严厉又粗暴。在父亲的“棍棒教育”下,契诃夫的童年过得很压抑。母亲出身
一、题材解析 故乡是指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既有地理意义,更有情感价值。古代对故乡有许多雅称,例如桑梓、乡关、乡井等。羁旅思乡是古诗的重要题材,主要抒写客居他乡的游子孤独凄凉的心境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例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等。 乡情类文章主要通过对故乡人、事、物的回忆,表达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和对往昔岁月的深切怀念。 二、写作指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唐]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唐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 一次去,一场沧桑,失乡的人是不该去拾乡的。如果你的心里还有情,眼底尚有泪,那么故乡不会只是地理书上的一个名词。 ——三 毛 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你就已经回到了故乡。 ——史铁生
命运, 不过是失败者无聊的自慰,不过是懦怯者的解嘲。 人们的前途只能靠自己的意志、自己的努力来决定 ——矛盾《幻灭》 解读 将失败归咎于命运是懦弱的表现。要想挣脱命运的束缚,积极塑造人生,唯有依靠自身的意志和努力。 金句活用 无论是学习中的艰难险阻,还是成长时的重重挑战,抑或是挫折的深渊,都不能迫使我们向命运低头。用顽强的意志做舟,不懈的努力做桨,在人生的汹涌波涛中破浪前行。 我们
精神财富,是人们在精神领域所拥有的有价值的事物。学术上的严格要求与跨越国界的关爱,是藤野先生留给鲁迅的一笔精神财富;生活上的勤劳坚忍与思想上的深明大义,是锺太夫人留给朱德的一笔精神财富;困境中的乐观顽强与工作上的坚定执着,是居里夫人留给艾芙·居里的一笔精神财富……成长之路上,谁给过你一笔精神财富,为你指引前行的方向,给予你无尽的力量和宝贵的精神滋养? 请以“精神财富”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
有人说,能读的不仅有书,还有人心。的确,大千世界,林林总总,有太多的事情都需要你像阅读一本书那样去“读”,去品味,去揣摩。否则,你就会变成一个冷漠麻木的“空心人”。希望你能做一个有心人,去观察自然万物的美好,去发现自己身边的爱与感动,读出自然之美,读懂亲情、友情、师生情……读出成长过程中的点滴美好。 请你以“读懂—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记叙文。 (出自本校2024—2025 学年度
故事借助铺垫、蓄势和层层推进,不但能增强合理性,还能使人感同身受。但若要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让故事在波澜起伏的同时走向深刻,还要学会巧妙地设计悬念以激起读者的好奇,从而推动情节发展,抑或是用恰到好处的插叙来丰富文章内容,构建更加多元的叙事空间。在初中语文课本中,《驿路梨花》是设置悬念的最优蓝本,而《故乡》则可以称得上是学习插叙的最佳教材。 一、悬念之用:期待的导引与主题的升华 悬念,往往被看作叙
同学们初学写作时,怕写长文,比如小学二三年级常常要掰着手指头一个字一个字地数,看看是不是达到了规定的字数要求。但到了初中,尤其初三,考场作文虽然要求600 到800 字,但很多同学往往一不小心就写超了。 不同于考场作文,日常练笔不必在意字数的多寡,因为有比字数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写出内容充实饱满、情感真挚动人、语言简洁凝练的文章,这才是写作应该关注的焦点。 下面,我们以部编版《语文》课本中
《白雪公主》《海的女儿》《小红帽》《灰姑娘》《韩塞尔与葛蕾特》等童话,相信同学们自小就听过读过。但是你们知道吗?这些经典童话中蕴藏着写作秘诀,可以给我们的作文提供一些启示。 典型童话情节基本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跨越”,主人公会由于某种原因踏入一个陌生的领域。比如白雪公主因为逃避继母的追杀而进入了森林;小美人鱼长到十五岁,终于被允许浮上海面;小红帽要去给生病的外婆送食物,走出了村子;
题目 以“留在心底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作文。 要求:1.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人名和校名;2. 不得抄袭,不得套用,书写规范。 思路点拨 题目中的“风景”具有多重含义,可以是自然景观,也可以是生活中的画面,还可以是作品中的经典场面。比如旅途中看到的美景,同学间互帮互助的画面,长辈充满关怀的温暖瞬间,品读诗歌所感受到的独特场景。有同学写自己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脑海中浮现出洞
适用话题 劳动的价值、乡村建设、平凡中的伟大、感恩与回馈 “吱嘎,吱嘎……”头顶的风扇虽然老旧简陋,但仍然不知疲倦地挥动它的长臂。这是村里一间生产被褥、枕套等床上用品的小厂子,外婆在这儿干了好几年。这次暑假,我终于有机会跟着外婆走进了她平日劳作的厂房。 天气炎热,我走这一路已经大汗淋漓。进得厂房内,虽然明亮的冷光节能灯取代了室外灼灼的日光,风扇也不停地转着,但我还是感觉不适——在这儿干活儿哪
在记忆的沙滩上,一串贝壳静静地躺在那里,被岁月的潮水冲刷得越发光亮,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那是一串贝壳手链,它不仅仅是我最心爱的饰品,更是我的幸运符。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妈妈从海南归来,带给我一串贝壳手链。那是一串多么美丽的手链啊!粉色、蓝色的碎石与形态各异的小巧海螺交错排列,海螺上面有精致的花纹,仿佛是大海的密码,引发人的无限遐想。轻轻一嗅,仿佛能闻见咸咸的海风。 从此,那串手链成
新校服漂亮极了,蓝白条纹相间,清新又素雅。我特别爱惜,弄脏一点儿都得心疼好久。可就是这么一件校服,竟然破了个洞。 初秋,刚下过雨的青石板路滑溜溜的。我小心翼翼地往前走,快走到家门口时,耳边突然响起几声凶狠的犬吠,一回头,两条恶犬正朝我扑来。我吓得大叫一声,脚下一滑,重重地跌倒在地。等我“哎哟,哎哟”地站起身来,才发现那两条恶犬是被铁链牢牢拴住的。真是的,害我白白摔了一跤,还擦破了手掌,最糟糕的是
适用话题 家庭、亲情 一拉开房门,脚边的小人儿把我吓了一跳。“小弟,你怎么坐在地板上?多凉啊!”弟弟可怜巴巴地抬起头,眼睛忽闪忽闪,低声嚅啜:“我要和姐姐分享。”我这才注意到弟弟两只胖胖的小手上各举着一盒酸奶。我心头一热,心疼又自责:“好弟弟,你坐多久了?怎么不敲门?”我赶紧抱起他钻进我温暖的书房。 我的弟弟今年五岁,长得胖嘟嘟的,圆圆的脸上一对乌溜溜的大眼睛,与我几乎一模一样。但他多了一对
适用话题 故乡记忆、亲情之暖、美食与温情、季节之美 苜蓿,俗称“金花菜”,也叫“草头”或“秧草”。“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这种原生于西域的牧草,只因马食之而体壮膘肥而被博望侯张骞带回,在汉域广泛种植。但苜蓿之于我,并不仅仅是书上几行简短的介绍,还是记忆中那从未消散的味道。 我记忆中最初的那汪水,是太湖之水;我记忆中最初的那块田,是老屋后院的那片地。杏花带雨春燕归,小院飘来苜蓿香。每当屋檐
如果不曾留心这方寸之地,我也许只会热烈地咏叹山川日月,但偏偏这渺小而伟大的生命已在我心间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让我永远为那一瞬感动。 一次生物课上,老师布置了培养生态瓶的作业。我铲动泥土,搜寻昆虫,栽培绿植,收集碎石,小心翼翼地将它们移入玻璃瓶。我看见一只西瓜虫从泥土里悄悄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这一方天地,一种奇妙的欢欣涌上心头。 从此我每天惦记的不再是繁重的课业,也不再是紧张的钢琴考级,而是这个
适用话题:成长感悟、坚持自我 一天晚上清理手机相册时,我看到了一张照片:留着寸头的小男孩蹲坐在系着红围巾的雪人后面憨憨地笑着,清澈的眼神里泛着童稚的光。 小时候的我,总爱留个“锅盖头”,头发挺长,加上我不爱洗头,所以总散发着一股汗馒味儿。直到我的头发遮住了眼晴,母亲才终于“忍无可忍”,一定要我剃成寸头。即便当时附近的理发店都关了门,执拗的母亲依然从舅妈家借来了一把推剪,决定自己动手。 我舍不
新生代自白 我的性格安静,不善言谈。独处时,我喜欢发呆和冥想,任心绪飘飞。 我有三个爱好。一是做手账,从小学开始,我就是手账的狂热爱好者。二是听评书,我会沉浸在故事里,随着情节感受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三就是写作,虽然我不爱用“说”来表达自己,但幸好我爱“写”,我喜欢徜徉在文字中,把自己的思绪和感受写下来,这使我感到快乐。 我从小就喜欢编故事,有时候玩着玩着,一个故事就诞生了。我在这种有趣的创作
贺明俊,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青少年心理疏导、亲子关系协调、家庭教育指导等。 亲爱的贺老师: 您好! 我叫,是一名初二学生。之前有一次我在上学路上摔伤了腿,不得不请假住院治疗。痊愈后,父母催我回学校上课,可是我却不愿意回去上学,甚至不愿意走出家门,无奈只得办理了休学手续。 父母工作忙,我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爷爷奶奶对我百依百顺。上了初中后,父母才把我接到身边。他们俩经常吵架,动不动
茶丝在盘中炙烤,缕缕清香萦绕。记忆里的父亲,总是安静地抿一口茶,喃喃道:“好茶放久了,也就没味儿了。”(开篇点题,“旧茶”有隐喻义。) 几个月前,母亲翻箱倒柜,不知从哪儿找出来一张老照片。照片上的青年笑得灿烂,着一身时兴牛仔,身后海涛汹涌,海鸥纷飞。这,是父亲?我难以置信。衣柜中单调的黑,书桌上一排整齐的《毛泽东选集》,与照片上这个略带顽劣之气的青年丝毫联系不起来。毕竟我眼中的父亲严肃又沉默寡言
奶奶是村里为数不多不愿进城的老人之一。她执着地守着一片土地,那里倾注了她一生的汗水,一年又一年,待清风吹过,不知带来谁的春天。(开篇点题。奶奶对土地饱含深情,给予“我”的精神财富便是坚守。) 盛夏的阳光如汹涌的浪,被它笼罩的一切都似在微微晃动。我回老家看望奶奶。硬朗,这是我第一眼看到她时的感受,深色的皮肤微微泛红,黑色的瞳孔里满是蓬勃的生命力。我的到来并没有打断奶奶日常的劳作,她朝院后的玉米地走
我始终记得母亲的背影,那是我心中最美的画面,是母亲留给我的精神财富。(开篇点题,本文意在借描写母亲的背影表达自己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花田间 不知何时,母亲迷上了种花。她从花市买回一盆盆幼苗,整齐地摆在院子里,美其名曰“装点生活”。窗边的我一抬头就能望见母亲弯着腰侍弄花草的背影。浇水,施肥,除虫,母亲乐此不疲,可几株原本直挺挺的幼苗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下反而无精打采地垂下了头。我见状打趣道:“妈,
夏日的晚风,杏子的甘甜,拼凑起我的童年。 ——题记 夏日的余晖总是那样美,晚霞尽在眼前。忽地,一阵清风吹过,撩起了我的发梢,也勾起心头那抹甜蜜的回忆。 将记忆的指针拨回童年的夏天,那是我心心念念的旧时光。每逢夏季,我最惦记的便是外婆家院子里的那棵杏树。听外婆说,它比我妈妈的年纪还大,树干很粗,小小的我两只手都抱不住。我惦记它,不是因为满树娇艳芬芳的花朵,也不是因为能和小伙伴爬上爬下地玩耍,而
我坐在树荫里,天上的云从远方的山头滑落下来,忽近忽远。我抬手挡住刺目的阳光,在滚烫的空气里嗅出一丝熟悉的咸香,是奶奶寄来的西瓜酱。我的思绪不禁飘回多年前的那个盛夏…… 天刚亮,蝉就热得叫起来,无休无止,让人烦躁。我翻了个身,床的另一边空空的,奶奶去哪儿了?我好奇地爬起来,循着响动朝厨房走去。奶奶正背对着我在案板上切着什么,她的动作那么慢,那么柔,全然不同于往日的麻利,看得出她在尽量压低声音,好似
沿着蜿蜒盘曲的山路,我们驾着车缓缓上行。终于,小车停下,车门打开,我仿佛走入一幅山水画中。 初夏,天蓝得出奇,空中飘着薄纱似的云彩。四周除了山,还是山,风姿各异,但每一座山都是那么平和宽厚,像巍峨的屏障一般挡在天际,山上青葱的林木绿得像要淌出来。山崖上的一道石缝边,球状的鳞茎上端是一枝朱顶红,开得那样热烈,给予我意外的惊喜。如果我以世外桃源形容我曾经领略过的美景,那么这片无尽旷然的山水之境似
那是一个盛夏的夜晚,恰逢停电。智能手机还没普及,晚饭过后,人们离开电视便无事可做,于是屋外的人声渐渐嘈杂起来。外婆带我走出漆黑的屋子,招呼乡亲们来我家院子里坐坐。天上的星星开始显现,院子里渐渐聚满了来话家常的乡亲。 外婆点燃了蜡烛。借着烛光,我看见外婆脸上分外明显的皱纹,感受到那双粗糙的手的抚慰,倍感安心。乡亲们有说有笑,草丛里虫鸣声此起彼伏,也要趁没人说话插上一嘴。 外婆走进厨房,将她亲手腌
天气不好,学校通知可以早放学,于是我意外地提前踏上了回家的路。早春的冷空气格外清新。天阴沉沉的,似雨非雨,潮湿的地面和远处灰蒙蒙的云构成一幅奇异的景象。我的心情轻松,不知不觉间把车骑得飞快,让带着水汽的风悉数拍在脸上。 我以为重复而忙碌的生活总需要新鲜感来维持,而这新鲜感正源于变化,比如天气。因为它不是一次特意安排的出行,也就没有了预设的期待。此刻,凡有所见,皆是美景,凡是所遇,皆是幸运。为了记
我行走在富丽堂皇的天坛公园中,驻足在庄严肃穆的北大红楼前,穿梭在熙熙攘攘的胡同里。摸着那一砖一瓦,我仿佛抚摸着北京这本大书的书脊,读到北京的无限美好。 走进天坛公园,只见金黄的琉璃瓦顶在蓝天的映衬下,平添了几分庄严。外墙上绿色的琉璃勾勒出祥云和飞龙的纹样,昭示着其皇家公园的地位。正殿的牌匾上写着“祈年殿”三个金字。身旁的导游介绍道:“这就是祈年殿,是明清时期皇帝祭天的地方。他们在这里祈求风调雨顺
老师把我叫去办公室,说要给我一次历练的机会,参加市里举办的“我的家乡”主题演讲比赛。我的作文写得不错,写一篇主题演讲稿不成问题,但难的是还要上台演讲。我心里既期待又忐忑,不知道该不该接下这个任务。老师看出我的踌躇,对我做了一个鼓励的手势。我点点头,接受了这次挑战。 我跟着老师在空旷的会议室里练习。老师的声音铿锵有力,动作很有气势。而我只会照稿朗读,别说肢体动作了,连音调起伏都没有,呆呆的,像根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