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寻找与LUSC的进展和预后相关的指标,探讨集落刺激因子2(CSF2)是否为LUSC的预后因子和肿瘤微环境指标。方法登录并下载TCGA数据库中与LUSC相关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应用估计法和CiberSort方法计算LUSC患者的间充质成分、免疫细胞和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TICs)的比例。对CSF2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评估TICs 的比例,并进行关联分析,进一步确定CSF2与LUSC 个体的相关临床特征之间的联系。在体内实验中,敲除CSF2的表达,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反孔分析、伤口愈合和集落生成来证明LUSC 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结果肿瘤组织中CSF2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且CSF2过表达与LUSC患者较低的生存率相关( P<0.05) 。 GO 和KEGG分析表明,CSF2可能被认为是肿瘤微环境状态(TME)的一个潜在指标。此外,CSF2敲低导致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显著减少 (P<0.05) 。结论CSF2可能是LUSC患者TME的潜在治疗靶点和预后指标。
摘要:目的 运用超级集成学习算法 Super Leamer构建前列腺癌(PCa)风险预测模型,为应用机器学习算法开展PCa早期筛查与早期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提供的前列腺肿瘤预警数据集( ),运用SuperLearner等7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PCa风险预测模型。按照7:3的比例将数据集随机拆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分别进行模型构建和验证。结果共构建了7种机器学习PCa风险预测模型。在验证集中,Super Learner模型的综合表现最优(AUC:0.762,灵敏度:0.752,特异度:0.696,阳性预测值:0.746,阴性预测值:0.702,Brier评分:0.197),优于其它6种模型。总PSA、游离PSA、无机磷、肌酐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预测PCa最重要的5个变量。结论 本次成功构建了 PCa 风险预测模型,可为应用SuperLearner算法开展PCa早期筛查与早期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摘要: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纤维化进展的危险因素,并基于此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21年5月-2023年5月我院肝病门诊诊断的200例NAFLD患者临床资料,以NFS评分将患者分为非进展性肝纤维化组和进展性肝纤维化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NAFLD肝纤维化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同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来验证模型的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年龄、是否患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两组实验室指标中PLT、RBC、AST、GLO、GLU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LT、GLO、GLU是与进展性肝纤维化相关的指标( P<0.05, ,并以此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的为AUC为0.964(95%CI:0.939~0.989) ,最大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 0.835、0.930、0.904 。结论年龄、PLT、GLO、GLU是NAFLD进展性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
摘要:目的 基于CiteSpace对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文期刊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其研究热点及前沿。方法通过筛选1994年1月1日-2024年3月1日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收录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文研究文献,处理后采用CiteSpace 6.3.R2软件对文献的发文时间、作者、机构和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516篇文献,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年度发文量表总体呈上升趋势,至2020年趋向于成熟,2021年后有下降趋势,2023年年度发文量有所回升;研究机构主要是各中医院校及省中医院,如湖南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甘肃省中医院等,但研究机构之间交流较少、联系分散;发文量前3位作者为吴官保(3篇)、刘件生和罗俊普(均为2篇)。主要的作者合作团体分别是以吴官保、孙绍裘、张建福为主的团体,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相对松散,主要集中在小型团队内部,跨团队合作较少。研究热点包括临床疗效、中医针灸、中医手法等方面,关键词聚类共有6类,腰椎功能是自2020年延续至今的突现词。结论关于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趋势显示其临床应用范围正持续扩大,研究内容正逐步向作用机制和靶点等深层次方向拓展。然而,目前仍存在高质量临床试验不足、多学科及多机构间协作欠缺等问题。
摘要:目的分析基于CiteSpace软件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视化结果,为后续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在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检索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对该领域发文作者、机构、国家和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063篇,中文文献884篇文献,英文文献179篇。中文核心作者80名,英文核心作者48名。中英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美国阿姆斯特丹学术医疗中心、阿姆斯特丹大学。英文文献发表最多的国家是美国。中文文献共纳入461个关键词,除主题词外前3位为肠外营养、护理、免疫功能,共生成18个聚类;英文文献共纳入379个关键词,除主题词外前3位为 parenteral nutrition、double blind、management,共生成13个聚类。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领域中文文献的研究范围较窄,研究深度不够;英文文献的研究内容全面,视角开阔深入,产生了大量高质量的指南及专家共识。目前,我国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研究领域处在发展阶段。国内研究者应借鉴国外经验开展相关研究,成立医师、护士、营养师等为一体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团队,加强作者、学科、机构、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宽研究的深度及广度,开展多中心、大规模的创新性探索研究,为我国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相关研究的发展添砖加瓦。
摘要:目的 运用Meta分析探讨 BOPPPS联合网络平台教学模式在医学生理论课程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BOPPPS联合网络平台教学模式对医学生理论课程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6月,应用 RevMan5.4 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8篇中文文献,共3869名学生,其中试验组1980名学生,对照组1889名学生。各文献的Jadad评分均为4分,高质量。Meta分析显示,BOPPPS联合网络平台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综合理论成绩 [MD= 7.02,95%CI(5.29,8.75),P<0.05], 认可度及满意度 OR=4.55,95%CI(3.58,5.78),P<0.05]. 兴趣及主动性提高率 1OR=3.54,95% CI(2.86,4.39), P<0.05] 、团队合作提高率 [OR=4.80,95%CI(3.37,6.86),P<0.05],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率 (OR=2.81,95% CI(1.92,4.11), P<0.05] ,以及师生互动提高率 [OR=6.34,95%CI(4.31,9.34),P<0.05] 均高于传统教学模式。结局指标“学生的综合理论成绩”所纳入的研究间统计学异质性较大( scriptstyleF=93% ),进行敏感性分析,提示研究结果比较稳定。结局指标“学生的综合理论成绩”所纳入的文献量 ?10 篇,绘制漏斗图进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显示存在一定程度的发表偏倚及异质性。结论BOPPPS联合网络平台教学模式在医学生理论课程教学中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和思考深度,促进学生合作、师生互动,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可。
摘要:目的研究节点控制法在新院区临床复用器械回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月-11月我院新院区消毒供应中心接收来自13个病区及3个临床科室批量回收的复用物品。采用阶段实施分组法,2023年2月-6月各部门批量回收系统中的污染包作为对照组;2023年7月-11月的各部门批量回收系统中的污染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观察组采取节点控制方法,运用“结构-过程-结果"质量评价指标,通过时间节点结构图分析复用物品批量回收流程中的问题环节,通过控制节点来影响整体回收管理。结果观察组复用物品追溯系统录入规范率、回收袋使用规范率、回收效率以及质控查检符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节点控制法能提升消毒供应中心回收管理质量并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值得应用。
摘要:应用基于人工智能(AI)技术的病案质控系统进行电子病历质控,可持续提高病历数据质量,助力医院病案数据高效管理。本文以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引进基于AI技术的病案质控系统进行电子病历质控,并建立病案管理控制指标体系为例,选取院内AI病案系统2023年7月-2024年6月病案管理控制指标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对病案管理控制指标连续性1年质控管理后,全院甲级病案率、抗菌药物使用记录符合率、医师查房记录完整率均提升。全院不合理病例复制发生率由87.06% 下降至 32.38% ,全院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由 2.78% 下降至 0.43% 基于人工智能的病历质控系统能对电子病历进行快速、高效的全面质控,并能快速获取病案管理控制指标数据进行精准分析,提高病历质量及工作效率,对病案管理指标持续改进效果明显。
摘要:目的对纳入慢病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为优化慢病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年5月从太仓市某卫生服务中心签约慢病管理服务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361例,通过MMAS-8问卷以及对患者基本资料搜集对患者用药依从性进行调查,并利用COX风险模型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纳入慢病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MMAS-8平均分为 7.39±0.93 分,用药依从性为差29例 (8.03% ,一般115例 (31.86% ,优217例 (60.11% )。调查结果显示不能按时按量服药、有时忘记服药、治疗期间自行增加或减少或停止用药是3大主要不依从现象。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病程 (B=-0.048,P=0.025), )、降糖药物数量( ′B=-0.680,P=0.016, )、文化水平 (B=-0.940,-0.676,P=0.001) 与用药依从性差呈负相关,空腹血糖水平 B=0.111,P=0.040) 与用药依从性差呈正相关,不吸烟者用药依从性差的概率高于吸烟者( B=-0.666,P= 0.008)。结论 纳入慢病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仍欠佳,且与病程、降糖药物数量、文化水平呈负相关,与吸烟、空腹血糖水平呈正相关,慢病管理中需持续关注患者用药依从性。
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肢体运动障碍患者肢体肌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情况,为脑卒中肢体运动障碍患者肢体及肌力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1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通过人口学一般资料收集,调查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障碍发生率,探讨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对患者在院期间发生危险情况;通过肌力5级法调查脑卒中偏瘫患者四肢肌力情况,Brunnstrom分期调查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张力和运动工作情况,分别分析与其生活自理的影响。结果脑卒中后发生肢体运动障碍发生率为 58.02% ;压力性损伤评估表(Braden)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等级、跌倒坠床发生危险等级高于脑卒中后无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四肢肌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正常生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上肢、手、下肢的肢体瘫痪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建议尽早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肢体评估,有助于提高在院患者的就医体验感。
摘要:目的探讨六味糖克汤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血糖、炎症因子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清洁大鼠随机分为5组,其中正常组8只,其余32只大鼠用高脂糖饲料喂养4周后禁食 12h ,并使用链脲佐菌素(STZ)造模成糖尿病肾病(DKD)大鼠模型,分为DKD 模型组、DKD + AICAR组、DKD + 低浓度中药组、DKD + 高浓度中药组。正常组、DKD模型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DKD + AICAR组予腺苷-磷酸激活激酶(AMPK)激活剂AICAR 30mg/kg 腹腔注射,DKD + 低浓度中药组给予低浓度中药喂养,DKD + 高浓度中药组给予高浓度中药喂养, 36h 后处死大鼠。通过自动分析仪分析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检测炎症因子 TNF-α、IL-6 的表达。结果DKD + 高浓度中药组与DKD模型组比较,FBG水平下降( P< 0.01),且与DKD + AICAR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与DKD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DKD 1+ AICAR组大鼠的Scr和BUN均明显下降( P<0.01? ,DKD + 高浓度中药组与DKD + AICAR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与DKD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DKD + AICAR组大鼠肾组织 TNF-α,IL-6 水平均显著下调( P<0.01? ,但相比正常组仍高,DKD + 高浓度中药组与 DKD+ AICAR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六味糖克汤可改善DKD大鼠血糖、肾功能及炎症因子的水平。
摘要:目的 分析某省级三甲综合医院出院患者非医嘱离院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从某省级三甲综合医院病案统计管理信息系统中检索并调取2023年7月1日-2024年6月30日出院的非医嘱离院和医嘱离院患者病案首页信息。先对非医嘱离院患者的基本情况、科室分布和病种分布进行描述性分析,再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非医嘱离院的影响因素。结果医嘱离院患者161162人次,非医嘱离院患者2449人次,非医嘱离院率为 1.44% 。非医嘱离院患者中最常见科室和病种分别是呼吸内科、循环系统疾病。男性、离婚或丧偶、住院天数<7d、外省、非门诊入院、有抢救、使用抗生素、有转科、支付方式为自费、总费用小于9648.07元、自付金额不少于5534.67元是非医嘱离院的危险因素,年龄越大,病情越危重复杂,非医嘱离院的风险越高。结论 患者人口学特征、诊疗情况、病情和治疗情况、费用都会影响非医嘱离院。医院相关部门应积极制定针对性措施,降低非医嘱离院的发生率,以提高医疗质量,优化医院管理。
摘要:目的 探讨阳和汤加减联合外洗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5月-2024年4月在安福县中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接受阳和汤加减联合外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评分(疼痛、麻木、肢体温度、皮肤颜色)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血管通畅性(下肢动脉血流速度、血管内径)、炎症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不良反应发生率(皮肤过敏、胃肠不适)。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 ;治疗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而红细胞变形指数高于对照组0 P<0.05) ;治疗组下肢动脉血流速度、血管内径均高于对照组,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阳和汤加减联合外洗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效果确切,能够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血清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患者血管通畅性,且安全性较高。
摘要:目的探究硫酸氢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三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2024年1月万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动脉粥样硬化情况[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厚度、斑块面积与斑块数量、不良反应(头痛头晕、皮疹、视觉模糊、味觉障碍)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 (95.00% )高于对照组 (72.50%)(P<0.05) ;两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低于治疗前,而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更低,而HDL-C水平更高( P<0.05) ;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而ADL评分高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更低,而ADL评分更高( P<0.05: ;两组治疗后IMT、斑块厚度、斑块面积、斑块数量低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治疗后IMT、斑块厚度、斑块面积、斑块数量更低( P<0.05)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5.00% 低于对照组( 22.50% 0 P< 0.05)。结论 硫酸氢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三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确切,能够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能量及动脉粥样硬化情况,且安全性较高。
摘要:目的分析AI温控射频和盆底磁刺激疗法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21年10月-2023年4月在乐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的40例轻度至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射频组(20例)和盆底磁刺激组(20例),射频组采用AI温控射频治疗,盆底磁刺激组采用盆底磁刺激疗法。比较两组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评分、性功能量表评分、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分、1h尿垫试验、肌电检测、排尿日记。结果 射频组治疗后1周、3个月 ?6 个月PISQ-12评分、漏尿次数、1h尿垫均优于治疗前( P<0.05) 。盆底磁刺激治疗组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肌电评估、1h尿垫优于治疗前( (P<0.05) ,性功能量表、PFIQ-7、PISQ-12、漏尿次数、排尿次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1h尿垫、性功能量表、PFIQ-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后1周 PISQ-12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3个月、6个月,射频组PISQ-12评分高于盆底磁刺激组 (P<0.05) 。结论AI温控射频和盆底磁刺激对压力性尿失禁漏尿症状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中AI温控射频对性功能水平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辅助治疗对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心功能及血清心衰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将兴国县中医院2023年8月-2025年3月收治的68例老年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口服盐酸胺碘酮片,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加服麝香保心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血清心衰标志物水平[脑钠肽(BNP)、肌肌钙蛋白I(CTnI)]、心功能[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QT离散度(QTd)QT间期最小值( QTmin )、最大值( )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恶心呕吐、窦性心动过缓、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上升]。结果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 70.59% 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 ,更高 (P<0.05) 。两组治疗后 BNPcTnI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5)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NT-proBNP、QTd、QTmimQTmLVDD 水平均降低,而 LVEF 水平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 NT-proBNP、QTd、QTmmQTmax,LVDD 水平更低,而LVEF水平更高( (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麝香保心丸作为辅助用药可有效增强心衰伴房颤患者的治疗效果,优化其心功能状态,同时下调心衰标志物水平。该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临床实践中具有突出的应用优势。
摘要:目的 观察盐酸西替利嗪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效果及对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2024年7月我院诊治的64例喘息性支气管炎小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2例。对照组采用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性指标水平(WBC、CRP、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临床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96.88% )高于对照组( 81.25% 0 P<0.05) ;两组治疗后WBC、CRP、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低于治疗前,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WBC、CRP、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更低0 P<0.05) ;观察组气促、喘息、咳嗽、肺部哮喘音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咳嗽、气喘、哮喘音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6.25% 与对照组( 9.38%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盐酸西替利嗪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具有良好效果,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炎性指标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摘要:目的分析硫酸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肺炎患儿的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4年2月都昌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硫酸特布他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咳嗽、气促、双肺哮鸣音、湿啰音)缓解时间、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治疗后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硫酸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肺炎患儿的疗效确切,能够快速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减轻患儿炎症反应。
摘要:目的分析炙甘草汤加减联合利伐沙班治疗脑梗死并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对其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一2024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68例脑梗死并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4例。对照组采用利伐沙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炙甘草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凝血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4.12% ,高于对照组的 79.41%(P<0.05) ;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5) ;两组ADL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 ;两组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8.82% ,低于对照组的 20.59%(P<0.05) 。结论炙甘草汤加减联合利伐沙班治疗脑梗死并房颤具有确切的效果,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水平,改善凝血功能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案。
摘要:目的 研究宫颈扩张球囊对晚期妊娠引产患者宫颈 Bishop评分、阴道分娩率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晚期妊娠引产的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2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引产,观察组采用宫颈球囊扩张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宫颈 Bishop评分、引产各指标时间、宫颈成熟总有效率、阴道分娩率、新生儿结局、产妇结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宫颈 Bishop评分均高于引产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促宫颈成熟时间、引产至临产时间、第一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宫颈成熟总有效率、阴道分娩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新生儿室息、宫内窘迫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宫颈裂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6.25% ,低于对照组的 16.67%(P<0.05) 。结论宫颈扩张球囊可促进晚期妊娠引产患者宫颈成熟,提高宫颈 Bishop评分,促进阴道分娩率,改善母婴结局,是一种可行、有效、安全的方法,值得临床加以应用。
摘要:目的探究头孢西丁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以2021年1月-2023年12月于寻乌县人民医院拟行剖宫产分娩的5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与观察组(25例)。对照组行常规冲洗与切口消毒处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头孢西丁术前处理,比较两组术后感染情况、生化指标[白细胞计数(WBC) A 反应蛋白(CRP)]切口愈合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术后感染率的 20.00% 比较,观察组术后感染率更低,仅为 4.00%(P<0.05) 两组术后 12h 的WBC、CRP指标均高于术前,但与对照组相对比,观察组术后 12h 的WBC、CRP指标更低( P<0.05) ;与对照组甲级愈合率的 76.00% 比较,观察组甲级愈合率更高,达 96.00%(P<0.05) ;与对照组相对比,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更短( (P<0.05) 。结论头孢西丁可降低剖宫产产妇的术后感染风险,改善其炎性指标,有利于术后切口愈合,进一步加快产妇出院与切口愈合速度。
摘要:目的 探究阴式全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在子宫脱垂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全南县总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子宫脱垂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以传统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则以阴式全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便时间)、生活质量[肠道脱垂(CARDI-8)、排尿有关症状(UDI-6)盆腔器官脱垂(POPDI-6))、术后并发症(尿潴留、便秘、腹胀、阴道残端炎)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67% ,与对照组的 73.33% 相比更高( (P<0.05) 。与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便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相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更低,但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生活质量水平更高 (P<0.05)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6.67% ,与对照组的 23.33% 相比更低( P<0.05) 。结论在子宫脱垂患者中应用阴式全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佳,对于患者伤害小、恢复快、出血量少,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沙坦联合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炎症状态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上饶市广信区人民医院诊治的6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血液透析,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沙库巴曲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炎症因子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肾功能[血清肌酐( Scr) )尿素氮(BUN)]、骨代谢因子[血钙、血磷、骨碱性磷酸酶(BALP)]。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 96.67% 高于对照组 (73.33% 0 P<0.05) ;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CRP、Scr、BUN、BALP、血磷水平更低,而血钙水平更高 (P<0.05) 。结论沙库巴曲沙坦联合血液透析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效果确切,能够改善患者炎症状态以及骨代谢因子水平,提高患者肾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氨溴索联合头孢他啶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4年2月都昌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肺炎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氨溴索治疗,观察组给予氨溴索联合头孢他啶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喘憋、咳嗽、退热、肺部啰音)改善时间、住院时间、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水平、不良反应(皮疹、腹泻、恶心呕吐、胃肠道不适)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均较低( (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氨溴索联合头孢他啶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加快患儿临床症状缓解速度,缩短住院周期,同时降低炎症指标水平,且用药安全性良好。
摘要:目的分析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5月-2024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7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9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 + 阿司匹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疹、头痛)发生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 87.18% )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94.87% 更高( P<0.05)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LVEF、CO,SV 均更高,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LVEF、 CO,SV 均更高( P<0.05)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FIB降低,APTT、PT升高,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IB更低,APTT、PT更高( P<0.05) ;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7.69% )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5.13% )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12.82% )比较,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2.56%) 更低 (P<0.05) 。结论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具有较理想的效果,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提升心功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心肌损伤,同时不良反应少,且可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与MRI不同序列对膝关节外伤后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选取赣州市赣县区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2例疑似膝关节外伤后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CT、MRI进行检查,比较CT、MRI解剖测量得到前交叉韧带(ACL)与后交叉韧带(PCL)的长度、厚度及角度测量值。将关节镜检查作为金标准,比较CT、MRI对膝关节外伤后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效能(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分析不同检查序列在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中的分级情况。结果MRI扫描下的各个数据与解剖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MRI检查的前交叉韧带长度、角度大于CT,而厚度小于CT,后交叉韧带的长度、厚度、角度小于 CT(P<0.05) 。MRI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高于 CT(P<0.05) 。MRI三维的诊断符合率高于MRI二维( P<0.05) 。结论MRI诊断膝关节外伤后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准确度超过 CT 在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损伤分级评估中,MRI三维序列较二维序列更具优势。因此,MRI应作为膝关节创伤后ACL和PCL损伤诊断的首选方法,推荐在临床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凝血四项、血小板(PLT)联合检验对肝硬化患者肝损伤情况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5年3月于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行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和PLT检验。比较两组的凝血四项、PLT水平以及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四项和PLT水平差异;以肝损伤标志物[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为依据,分析凝血四项和PLT与肝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PT长于对照组,APTT、TT高于对照组,FIB水平及PLT计数低于对照组( (P<0.05) 。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升高,肝硬化患者的PT逐渐延长,APTT、TT逐渐升高,FIB水平和PLT计数逐渐降低( P<0.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T、APTT、TT与ALT、AST、TBIL均呈正相关(P<0.05) ,FIB和PLT与ALT、AST、TBIL均呈负相关( P<0.05 )。结论凝血四项、PLT联合检验能够有效评估肝硬化患者的肝损伤程度,可作为临床上监测肝硬化病情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酶、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在急性胰腺炎(A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2月东乡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AP患者作为AP组,以及同期非AP患者20例作为非AP组。采集患者静脉血,使用仪器及配套试剂盒检测血清淀粉酶(速率法)白细胞(激光散射法)和C反应蛋白(免疫透射比浊法)水平,分析各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AP的诊断价值(AUC、截断值 .95%CI? 敏感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并比较两组、不同严重程度患者血清指标水平。结果AP组血清淀粉酶、白细胞、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非AP组( (P<0.05) 。重度AP患者血清淀粉酶、白细胞、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轻度AP患者 (P<0.05) 。血清淀粉酶、白细胞、C反应蛋白三者联合检测AP的AUC、敏感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均高于单独检测 (P<0.05) 。联合检测评估AP患者严重程度的AUC、敏感度、特异度、Youden指数亦高于单独检测( (P<0.05) )。结论血清淀粉酶、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在AP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显著提升诊断准确性,还能有效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为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摘要: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右心声学造影联合经食道超声在卵圆孔右向左分流(RLS)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南丰县人民医院2022年5月-2024年4月收治的60例原因不明的偏头痛、胸闷和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先行经胸超声右心声学造影检查,对于经胸超声右心声学造影检查呈现为阳性的患者和无法配合完成Valsalva动作的患者实施经食道超声检查,分析患者RLS分布、检查结果及其阳性患者RLS分布情况,另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患者RLS 分流量同卵圆孔未闭及长度间的关联性。结果经胸超声右心声学造影检查结果呈现为阳性患者54例,阳性率为 90.00% ,其中包括Valsalva动作后RLS少量患者5例,中量患者23例,大量患者26例;针对经胸超声右心声学造影检查结果呈现阳性的患者均实施经食道超声检查,其中52例为阳性,在阳性病例中RLS少量患者卵圆孔未闭内径为 (1.69±1.11)mm,R LS中量患者卵圆孔未闭内径为( 3.12± 1.28)mm ,RLS大量患者卵圆孔未闭内径为 (4.01±1.52)mm2 例患者检查结果呈现为阴性,经胸超声右心声学造影显示为RLS少量者;3例患者无法配合实施Valsalva动作,并为检查结果呈现为阴性的患者实施经食道超声检查,其中阳性患者2例,卵圆孔未闭内径范围是 0.79~1.62mm ,均未伴发ASA、VE和Chiari网的问题,3例患者检查结果呈现为阴性。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RLS分流量和卵圆孔未闭内径呈正相关 (r=0.639,P<0.05) ,但与卵圆孔未闭长度无相关性 (r=0.000,P>0.05) )。结论经胸超声右心声学造影联合经食道超声检查在卵圆孔右向左分流的诊断与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一对一责任助产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9月玉山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无痛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一对一责任助产护理。比较两组母婴不良分娩结局(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室息、产后出血、宫颈裂伤)发生率、情绪状态(SAS评分、SDS评分)产后恢复情况(恶露消失时间、恶露量、子宫复旧时间、下床时间)睡眠质量(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功能障碍)。结果研究组母婴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研究组护理后 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 ;研究组恶露消失时间、恶露量、子宫复旧时间、下床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P<0.05) ;研究组护理后睡眠质量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一对一责任助产护理可以改善无痛分娩产妇妊娠结局和情绪状态,加快产后恢复速度,提高产妇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健康教育路径联合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湿疹患者症状改善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在宜春市皮肤病防治医院诊治的60例老年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30 例)和观察组( n=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联合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瘙痒、疱疹、全部结痂)改善时间、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湿疹严重指数(EASI)评分。结果观察组瘙痒、疱疹、全部结痴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控制情绪、合理饮食、按时服药、配合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 96.67% )高于对照组(83.33%)(P<0.05) ;两组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5) ;两组EASI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健康教育路径联合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促进老年湿疹患者症状快速改善,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改善焦虑和抑郁情绪,降低EASI评分,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加以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结合转变体位干预在重症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探究其对患者排痰情况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九江学院附属医院2022年12月-2023年12月诊治的重症肺炎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 + 转变体位干预,并对两组患者舒适度、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肺功能指标、排痰效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心理、生理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喘息、咳嗽、肺部啰音缓解时间均更短( P<0.05) ;两组患者1s用力呼吸容积 FEV1AA) 呼吸流量峰值(PEF)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上述肺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排痰总有效率为 97.30% ,与对照组的 83.78% 相比更高( (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5.41% ,与对照组的 16.22% 相比更高 (P<0.05) 。结论在重症肺炎患者中应用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联合转变体位干预可提高排痰效果,提升患者临床舒适度,改善肺功能,缓解临床症状,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理想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加以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遂川县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4例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躯体健康、生理功能、心理健康、整体健康、情绪角色)、并发症(胃食管反流、穿孔、出血)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依从性 (96.88% )高于对照组( 75.00% 0 ?<0.05)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3.75% )高于对照组 (78.13%)(P<0.05) ;两组护理后躯体健康、生理功能、心理健康、整体健康、情绪角色评分较护理前提升,且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护理后各维度评分更高( (P<0.05)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 (<0.05) 。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摘要:目的分析对肝炎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2022年1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120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60例和研究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全程优质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心理状况、生活质量(活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护理效果优良率( 96.67% )高于对照组(73.33%)(P<0.05) ;研究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各项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 (98.33% )高于对照组 (75.00%)(P<0.05) 。结论全程优质护理在肝炎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中护理效果确切,可缓解其不良心理状况,提升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摘要:脊髓伤害是因跌落等外伤而引起的严重神经损害,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极大的社会经济压力。该伤害的继发损害机制涵盖了氧化压力、炎症响应、自由基生成、细胞凋亡及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多个方面。特别是氧化压力会引起脂类过氧化以及活性氧和氮种类水平的上升,而炎症响应则与神经炎症及免疫系统活化相关联。作为传统中药成分的川芎嗪,在脊髓伤害治疗方面显示出治疗潜力。川芎嗪的化合物结构使其具备了包括神经保护、抗细胞凋亡及抗氧化等多重药理作用。研究发现,川芎嗪能有效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并调节细胞内信号传导,降低脂类过氧化现象。此外,川芎嗪还能通过调节PI3K-Akt等信号通路发挥抗凋亡效应,帮助神经细胞抵抗损害。然而,川芎嗪在临床应用上仍然面临诸如生物利用度低、代谢迅速等挑战。未来研究需要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并通过临床试验来确认其治疗脊髓伤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总之,川芎嗪作为脊髓伤害治疗的候选药物,其研究对未来神经损伤的治疗具有潜在的重大影响。本文主要综述了川芎嗪在脊髓伤害治疗领域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帮助。
摘要:铁死亡是一种调节性细胞死亡方式,其特征是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物(LPO)的积累增加。肿瘤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IncRNA)与传统的抗癌药物或放疗联合应用,可以提高癌症的疗效,降低死亡率。研究铁死亡相关IncRNA的作用可能有助于为膀胱癌(BC)制定新的治疗方案。本文主要概述了铁死亡参与铁和活性氧(ROS)代谢的基因和通路,并探讨了铁死亡与 BC中LncRNA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治疗膀胱癌提供参考。
摘要;近年来Kano模型在医疗服务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本文对Kano模型的概念内涵和应用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综述了该模型在互联网医院医疗服务建设方面的应用情况和研究进展,并就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发展方向展开讨论,为进一步推动基于Kano模型的互联网医院医疗服务建设研究提供参考,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和医患关系的健康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RISS)平面阻滞技术在术后疼痛管理,特别是对术后康复影响的研究进展,总结了RISS平面阻滞的解剖基础、阻滞机制,以及其在临床上减少术后疼痛、缩短康复时间和改善生理功能恢复方面的应用效果。此外,还评估了该阻滞技术的安全性,包括常见和罕见并发症的发生率;揭示了RISS平面阻滞在提升术后患者康复质量中的潜力,并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限制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功能性便秘成为了常见的胃肠疾病之一,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国内外诸多研究发现,脑肠轴对肠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因子的异常调节是引起功能性便秘发病的重要原因。中医医家认为该病的发病机制与肝脾两脏功能异常相关,而人是一个有机整体,脑、肠、肝、脾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故本文基于脑肠轴,探讨从肝脾论治功能性便秘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功能性便秘提供新思路,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