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黄恒青教授认为情志失调、饮食失宜、劳累过度所导致的肝郁脾虚,痰气搏结是引发梅核气的主要原因。治疗上以疏肝健脾、理气化痰为基本治疗原则,强调分期施治,分别予半夏厚朴汤、麦门冬汤或上焦宣痹汤、会厌逐瘀汤化裁,治疗不同阶段的梅核气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文章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等方面加以论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摘要:总结沈家骥主任运用安坤达育汤治疗肾虚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经验。沈家骥主任其认为肾虚是根本,肝郁是重要诱因。治疗肾虚肝郁型PCOS患者用自拟安坤达育方,具有补肾填精,疏肝健脾之效。方中药物主归肝、肾、脾经。以补肾药为主,辅以疏肝健脾养血。诸药合用以达治郁先调气,调气则治肝,肝血足乃经血旺,经血旺则经自来。
摘要: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伴性功能障碍是中老年男性的慢性疾病,如何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伴性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病理情况是目前治疗的重点、难点,吴芳汀主任长期从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伴性功能障碍的诊治工作,其认为基本病机是肾之阴阳失衡、肝郁气滞、湿热内阻、瘀血内阻,治疗上应补肾为主,兼顾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清热利湿、调理脾胃,用药上分证诊治,临床效果显著。
摘要:经言“百病生于气”,气之升降出入运动不利,不仅正气化生乏源,还可导致糟粕内生,积聚于心而发病。心系疾病发病过程中既有正虚,亦有邪实,是正气与邪气动态演变的过程,气机升降出入正是其演变的关键环节。国医大师张震认为气机之疏调应从“一体两翼”出发,疏肝为主还应兼顾病程中脾肾之不足,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疏调气机法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基于“一体两翼”学说,结合心系疾病病机,探讨疏调气机疗法在心系疾病的应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摘要:基于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提出的“瘀毒论”学术思想,探讨“瘀毒”这一病理因素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发病机制及病变过程中的作用,并分析“化肝解毒汤”在该病中的应用。邪盛正虚,血行瘀滞为肝癌的发病基础。久瘀化热,热瘀结毒,瘀毒蚀肝为其致病关键。主张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为治疗原则,并采用化肝解毒汤对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进行治疗。
摘要:溯源古籍文献,分析“乙癸同源”理论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syndrome,PCOS)病因病机的关系,荟萃医家医案经验及“乙癸同源”理论指导下的临床治疗,探索中医药防治PCOS的有效方案,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为临床诊治PCOS提供借鉴及理论参考。
摘要:中医名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汇集了张锡纯临证经验和用药心得,其中包含了论治遗精梦遗、癃闭和淋证等男性疾病的诸多学术思想和方药。中医理论创新方面,张锡纯认为男性性生殖功能由脑、心、肾、精室共同调控;辨证论治方面,临证中注重辨识肝风病机特点,治法中擅用收涩法论治;方药运用方面,既精于组合运用仲景经方,又结合融入时方经验用药。总结了张锡纯治疗男性性生殖功能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和性传播性疾病常用药物和疗法,以期为现代中医男科发展提供新思路。
摘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探讨秦国政教授“秦氏四妙散”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收集药物活性成分及靶标,利用Cytoscape3.8.0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在OMIM、Gene-cards、Drugbank等多个数据库中以"chronic prostatitis”为关键词检索疾病相关靶点,利用 String 数据库获取PPI网络图并进行拓扑分析。运行G0和KEGG富集分析,使用R4.0.3软件,绘制气泡图、柱状图。结果秦氏四妙散共含144个活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有138个,可筛选出MAPK1、TP53、STAT3等11个核心靶标。GO富集结果共2645条;KEGG 结果涉及179条信号通路。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表明,槲皮素、山柰酚、甘草查尔酮A、柚皮素等是秦氏四妙散的主要活性成分,STAT3、TP53、MAPK1等是秦氏四妙散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靶点,共同靶点富集于PI3K-Akt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多个信号通路,调节细胞、调亡、基因转录等生物学过程。结论本研究阐述了秦氏四妙散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多成分、多通路、多靶点”的可能机制,为进一步了解秦氏四妙散的作用机制,探索新的临床应用和实验探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摘要: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郑进教授辨治不寐的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方法收集郑进教授门诊诊治不寐的有效病例处方,将数据规范化录入模板后上传至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5),运用统计分析和方剂分析的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其用药规律,并挖掘出药物核心组合和常用基础方。结果共纳入处方107首,涉及药物169味,药性以寒、平、温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心、脾、肝为多。根据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得到10组关联规则,核心组合6个,再结合郑进教授临证经验组成3个常用基础方。结论郑进教授围绕“辨体-辨病-辨证”的诊疗模式,认为不寐的病机为阴阳失调,脏腑失和,强调补泻兼施以达阴阳脏腑功能平衡。用药上重视补益心脾,养血柔肝,泻火除烦,擅用滇南民族药,以理气血、调脏腑、平阴阳。
摘要:目的 总结黄绍刚教授辨治慢性便秘的用药规律和经验。方法 收集2021—2023年黄绍刚教授门诊治疗慢性便秘的中药处方,提取方药录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5)软件行数据挖掘。结果常用中药为白术、枳实、厚朴、火麻仁、黄芪;药性多为温,寒,平性药;药味以苦,甘,辛为主;药物归经前四位为脾,胃,肺,大肠;中药功效以补虚类,理气类,清热类为主;关联规则中置信度最高的药物组合为枳实、黄芪$$ 白术;最常用的2味中药组合为白术,枳实;通过方剂聚类分析得到5个核心药物组合。结论慢性便秘的基本病机分虚实两端,常见为气机郁滞,津枯失润,临床上应以调畅气机,养血润肠为基本法则,注重心神情志因素的影响,随症加减。
摘要:目的 分析滇南苏氏正骨手法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昆明市中医医院骨伤科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治疗组予以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予以手术治疗,随访12周。最后比较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包括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 scale,VAS)评分、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Gartland-Werley评分的优良率。结果复位1周、2周、4周后,VAS评分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 P< 0.05);治疗组的肿胀消退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 );复位后、复位4周后,治疗组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不如对照组( P<0.05 );复位1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Gartland-Werley评分的优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相比于手术治疗,滇南苏氏正骨手法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减轻患肢肿胀,减少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并且能使患者的腕关节功能达到良好恢复,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三味清热洗剂熏洗在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患者(热毒蕴结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患者热毒蕴结型11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9例,2组患者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59例联合三味清热洗剂熏洗治疗,对照组59例联合生理盐水熏洗。治疗2周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五羟色胺(serotonin,5-HT)、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等指标低于对照组( P<0.05) ,白介素-1O(interleukin -10,IL-10 更高( P<0.05. );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创面出血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且中医总症状积分更低( P<0.05 );治疗后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腐肉脱落时间小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后观察组切口不愈合率、肛瘘形成率、排便失禁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 96.61% ,高于对照组的 77.97% ( P<0.05 )。结论对于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患者热毒蕴结型而言联合三味清热洗剂熏洗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切口修复,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知柏地黄丸联合替勃龙治疗阴虚火旺型绝经综合征前后的性激素水平、阴道微生态及临床症状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60例绝经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别收入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口服替勃龙 2.5mg 次,每天1次;研究组口服替勃龙 2.5mg 次,每天1次,同时加服知柏地黄丸1次4粒,每日3次。2组患者皆连续治疗共6个月。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性激素水平变化、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改良Kupperman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情况、阴道菌群结构变化,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 96.67% ,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 86.67%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E2、LH和FSH数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组内比较( P<0.05 );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改良Kupperman评分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分析2组的top前20阴道菌群变化,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乳杆菌的丰度均增多,且研究组治疗后的丰度增加更显著。结论知柏地黄丸联合替勃龙治疗阴虚火旺型绝经综合征可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患者的激素水平,调节阴道微生态的环境变化,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茶饮联合电针治疗慢性肾脏病(CKD)郁热型不寐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九江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九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CKD郁热型不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右佐匹克隆组(40例)与针药组(40例),右佐匹克隆组每晚睡前服用右佐匹克隆,针药组用中药茶饮联合电针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肌酐、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PSQI评分、肌酐降低及eGF升高( P<0.005 ),且针药组疗效优于右佐匹克隆组( P< 0.05);针药组总有效率 (95.00% )高于右佐匹克隆组( 80.00% )( P<0.05 )。结论治疗CKD郁热型不寐患者采用中药茶饮联合电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肾功能。
摘要:目的观察科室协定方理气化痰汤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伴随呼吸衰竭的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配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含60例患者。2组均予抗感染、缓解咳嗽痰液、解痉平喘等针对性治疗措施,对照组接受无创呼吸机以促进呼吸通畅,而观察组则采取中药配合无创呼吸机进行综合治疗,治疗周期为 7d 。对2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对比2组在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数以及炎症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 97.50% ,显著优于对照组的 80.00% 水平( P<0.05, ;在接受治疗后,2组患者在第一秒最大呼气量(FEV1)、最大肺活量(FVC)以及FEV1与FVC的比值上,均较治疗前有所提升( P<0.05 ),且观察组的数值显著超越了对照组( P<0.05) ;治疗后,2组患者在治疗后的 IL-6Ω,IL-8Ω,TNF-a 浓度均出现了下降,HDAC2的活性相较于治疗前有所提升( P<0.05, ;观察组的 IL-6,IL-8,TNF-a 水平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HDAC2的恢复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结合理气化痰汤与机械通气疗法,对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调整免疫系统的功能,促进肺功能恢复,以及减轻炎症反应。
摘要:目的观察愈痤汤联合消痤散面膜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对肿瘤细胞坏死因子 -α(TNF-α) 、白细胞介素 -6(IL-6) 、白细胞介素 的影响。方法选取曲靖市中医医院80例肠胃湿热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内外合治内服愈痤汤联合消痤散面膜治疗,对照组仅服愈痤汤,2组均治疗4周,治疗后对比2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医治后的皮损情况的改善情况及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治疗组 TNF-∝,IL-6Qup-8 、分别为 (2.41±0.75)pg/mL. ( 12.56±3.21)pg/mL ( 15.84± 2.14)μg/L ,均低于对照组的 (2.92±0.63)pg/mL ( 14.12±3.50)pg/mL ( 16.75±2.30)μ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清热利湿内外合治法能有效地改善痤疮患者的临床症状、可有效控制炎症反应。
摘要:目的对胃肠道肿瘤术后针刺下合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有效性进行Meta分析,为临床提供针刺下合穴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和Cochrane等数据库,由两位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选择胃肠肿瘤术后通过针刺下合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RevMan5.4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18项临床研究,共纳入1499名患者,治疗组747例,对照组752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下合穴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肠鸣音恢复时间 [SDM=-0.96,95%CI(-0.198,0.06) P<0.05 、首次排气时间 [SDM=-1.05,95%CI(-1.16,-0.41),P<0.05] 、首次排便时间 [SDM=-0.93,95%CI(-1.21,-0.66) ,P<0.05 、腹痛评分 、腹胀评分 [SDM=-0.54,95%CI 2 (ε-0.92,-0.17) ! P<0.05. 、住院时间[ SDM=-0.43,95%CI(-1.00,0.15) , P<0.05] ,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针刺下合穴能够促进胃肠肿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术后腹痛评分及腹胀评分。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常规康复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语言及社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2月在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儿童神经与发育中心就诊,明确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并符合入组标准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联合针刺疗法;2组均完成3个疗程的治疗;比较2组患儿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utism behaviorchecklist,ABC)中的语言能力、社交能力评分,以及盖塞尔(Gesell)发育量表中的语言能力、社交能力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ABC量表中的语言能力、社交能力评分较治疗前降低( P<0.05 );2组治疗后Gesell发育量表中语言能力、社交能力评分商较治疗前升高( P<0.05) ;治疗后观察组ABC量表中的语言能力、社交能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后观察组Gesell发育量表中语言能力、社交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针刺联合常规康复能更好地改善ASD患儿语言、社交能力。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穴位贴敷对肿瘤患者相关性便秘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Webof Science、Embase、PubMed、万方、维普、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穴位贴敷对肿瘤患者相关性便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2月10日。2名研究者运用Note Express软件和人工剔除重复文献后,参照纳排标准独立进行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评价文献质量,然后运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0篇RCT,共149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肿瘤患者相关性便秘的总有效率 RR=1.28,95%CI(1.21,1.35) , P<0.00001 、治愈率 RR=1.76,95%CI(1.51,2.04) , 、便秘发生率 [RR=0.76,95%CI(0.60,0.95),P=0.01] 、生活质量 SMD=2.04,95%CI(0.28, 3.80), P=0.0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篇文献报告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均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贴敷对肿瘤患者相关性便秘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提高治疗便秘的总有效率、治愈率及生活质量,降低便秘的发生率,且不良反应较轻。本研究纳入的文献均为中等质量文献,部分文献样本量较小,希望未来能够研究设计更多严谨、高质量、大样本的RCT,为临床穴位贴敷护理肿瘤相关性便秘患者更好的提供依据。
摘要:目的 探讨蓝布正标准汤剂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UPLC-Q-TOF-MS技术,明确蓝布正标准汤剂入血、入脑化学成分。采用线栓法构建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蓝布正高、中、低剂量组 (7,3.5,1.75g/kg) )、鞣花酸高、中、低剂量组( (150,100,50mg/kg) 灌胃给药 。Nissl和HE染色法分别观察大鼠缺血侧皮质尼氏体数量和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ELISA法测定脑组织中 TNF-α?corner1L-1β 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 Bax Bcl-2 等蛋白表达。结果蓝布正入血、入脑成分共8种,其中有鞣花酸等5种入脑成分;与模型组相比,蓝布正组和鞣花酸组尼氏小体增多,脑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脑组织中 TNF-α?,IL-1β 水平降低,E 3DNF,Bcl-2,Nrf2,HIF-1α 蛋白表达上调,Bax、GAP43蛋白表达下调。结论 蓝布正标准汤剂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入脑成分鞣花酸等拮抗促炎因子、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摘要:目的研究树枝状多孔二氧化硅颗粒(dendtritic 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DPSN)吸附陈皮精油(VO)的分子动力学过程及吸附结构的表征。方法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I-IR)、热重(TG)等仪器,对DPSN吸附VO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吸附前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分子模拟研究DPSN吸附VO的分子动力学过程。结果纳米颗粒与小分子的结合过程是小分子逐渐吸附到纳米颗粒的表面,最终均匀分布在纳米颗粒表面,纳米颗粒与小分子之间吸附以范德华力为主。结论DPSN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可以用于精油的吸附材料用于制备纳米药物。
摘要:室性早搏为冠心病的常见并发症,但目前治疗室性早搏的手段及方式有限。通过前期文献梳理发现,源自藏药红景天的有效活性成分一红景天苷,对于冠心病室性早搏的治疗效果显著。这一卓越疗效的背后,源于其多维度的作用机制,包括但不限于抗动脉硬化、显著改善心肌再灌注损伤、优化心肌纤维化状况、强大的抗缺氧能力,以及有效清除氧自由基、稳定细胞膜电位,进而抑制钙离子及钠离子的内流等。在这些复杂的生理过程中,红景天苷更是广泛参与了多种信号通路的调控,其作用的靶点丰富而多样。通过对红景天苷的研究,为冠心病室性早搏的防治提供全新的思考角度与研究方向。
摘要:心力衰竭被称为心血管领域最后的“战场”,是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结局,如何降低其死亡率和再住院率一直是治疗的难点。伴随着心脏泵功能的减退,心衰患者机体容易表现出衰弱,导致各种临床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结局。即使心衰合并衰弱在临床普遍存在,但未引起更多的重视,关于其定义、诊断方法等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的“新四联”用药越来越普遍,但老年患者复杂的身体因素限制了药物的使用。中医药重视治病求本、未病先防、整体论治,在治疗心力衰竭合并衰弱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发挥着“统筹兼顾”的作用。故就近年来心力衰竭合并衰弱的中西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增加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医师对心力衰竭合并衰弱的关注,提高心力衰竭合并衰弱的治疗水平。
摘要:叶天士为清代著名医家,其医案蕴含丰富的康复思想,从辨证康复观、养正康复观、整体康复观、预防康复观、康复方法5个方面归纳、分析、概括叶天士的康复思想及其方法。通过综合分析叶天士康复调护的相关研究概况,发现具有特色的叶天士康复思想是当今中医康复学的研究所需。
摘要:目的观察牵正面膜外敷联合针刺对修复风寒型面瘫面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风寒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面膜组、联合组,每组各30例。针刺组予以针刺治疗,面膜组予以牵正面膜外敷,联合组采用牵正面膜外敷联合针刺。分别收集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的 house 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面部残疾指数(facial disability index,FDI)评分,患侧眼轮匝肌、额肌、口轮匝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潜伏期情况,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与针刺组和面膜组相比,联合组的H-B功能分级改善明显( P<0.05, ),躯体功能(FDIphysical function,FDIP)评分明显升高( P<0.05, ),社会生活(FDIsocial,FDIS)评分明显降低( P<0.05 ),患侧眼轮匝肌、额肌、口轮匝肌CAMP潜伏期明显缩短( P<0.05) ,波幅明显增高( P<0.05,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 96.66% ,高于针刺组 86.66% 及面膜组 83.33% ( P<0.05, 。结论牵正面膜外敷联合针刺可有效改善患侧面部神经肌肉功能,促进风寒型面瘫患者面部表情肌恢复,其临床疗效优于单一针刺及牵正面膜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