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肥胖是临床常见病,是多种慢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罗诠教授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强调脾虚痰湿贯穿于肥胖的整个病情发展过程中,以运脾除湿为治疗原则,自拟降脂方为主方,随症状改变灵活加减,疗效良好,对临床治疗肥胖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摘要:总结分析李立新教授对小儿疮证治疗的独特经验。李立新教授认为痰在小儿疮证的发病及进展中关系密切,痰为人体病理产物之一,具有发病缓慢,治愈困难的特点,痰多行而善变,或流注滕理之间,或灌于血脉之中,且难以根除,致病复杂而难愈。故从痰治疗小儿疳证,包括消积化痰、祛瘀化痰、益气化痰。李立新教授治疗小儿疮证观点独到,从痰邪论治,根据不同患儿,一人一方辨证施治。并附临床医案3则。
摘要:肺癌相关性抑郁是指因癌症诊断、治疗及其合并症等因素导致患者失去个人精神常态的一类病理情绪反应。张继东教授认为肺癌相关性抑郁的关键病机为癌毒蕴结、气机不畅,基本病机为肺肾两虚,病情进展的重要阶段为肝郁脾虚。临证以扶正祛邪为治疗总则,辨证分型论治,肝郁气滞型方以柴胡疏肝散化裁;肝郁脾虚,痰热胶结型方以益肺散结方合丹栀逍遥散随症加减;肺肾两虚型,方以百合固金汤加减治疗。同时指出抑郁与肺癌相互影响,抑郁会加重肺癌的进展,在肺癌患者的治疗中,应重视“木郁达之”,这为中医药治疗肺癌相关性抑郁提供了参考。
摘要:桔梗有“诸药舟楫”之说,既能载诸药上行,又能引苦泄峻下,帅焘主任在临床治疗咳嗽组方时充分考虑其升散、宣发的特性,常与甘草、前胡、杏仁、紫苑、黄芩等配伍,选择适合的药量,使肺之宣发肃降趋于平衡则咳嗽自然可愈。
摘要:立足气血角度,对稳定性冠心病病机、证候及治法进行探讨,认为气血失和是其重要病机,或气虚血瘀,或气滞血瘀,并指出临床调和气血为其有效治法,益气、行气顾其本,活血化瘀治其标。
摘要:心理应激性心肌缺血(MSIMI)是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潜在诱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主要认为与精神应激状态下发生的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造成心肌缺血有关。中医认为心理应激属于情志失调,多从肝论治,而肝主疏泄、气机调畅有助于心脉气血充盈,是以MSIMI病位在心,其制在肝,临床治疗时应抓住MSIMI心肝失调的本质,重视心、肝相关性,不仅要治心,还要从肝治心,实现“心肝同治”。
摘要:从相火理论探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病机与辨治方法。相火妄动致病与肝胃二经气血失和息息相关,病理相火可周流全身而引发各种并发症。中焦失和、胃气内郁是发病根源,邪气阻滞、肝气上逆是致病条件,相火妄动、厥阴不利是病进关键,其中虚、瘀、火为病理基础。治疗主以补益中焦、升阳泻火、甘温除热,辅以调理肝气、养血和血、通利乳络。肝胃气血调和,相火安然守位则病愈。
摘要:中医辨证论治中攻补兼施治则最早出现于中国古代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并对后世医家的诊疗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其强调在辨证为虚实夹杂的疾病辨证论治过程中用药当以“攻伐”“补益”并用,损其有余,补其不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既往临床工作中发现结直肠癌的中医证型具有“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特征,基于此,何永恒教授及其团队带头研制出天马颗粒剂,并将其运用于辨证为虚实夹杂的CRC患者,前期已被证明在CRC 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也为后期进一步的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失眠的用药特点组方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冠心病合并失眠的疾病提供思路。方法计算机检索 2016年1月—2024年5月中国知网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录治疗冠心病合并失眠有效且符合纳入条件的文献资料,建立数据库。使用Excel2007建立数据库,并进行频数分析,应用SPSS Modeler18.0软件、Origin2022、进行中药频次统计、属性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及聚类分析,探析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失眠的用药频次、性味归经、核心处方等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处方101首,涉及药物192味,累计频数1423次,排名前五位药物为丹参(58次)、酸枣仁(57次)、茯苓(41次)、柴胡(40次)、川芎(39次)。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主归心经、肺经、脾经、肝经。排名前五补气药、养心安神药、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理气药。关联分析显示,牡蛎 - 桂枝 + 龙骨、龙骨 - 桂枝 + 牡蛎、丹参 -枳壳 + 酸枣仁、柴胡 -黄芩等关联度最高。聚类分析可知治疗冠心病合并失眠中药可分为7组。结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失眠以活血止痛,养心安神相辅相成,标本同治,攻补兼施。挖掘出常用方为枳实白桂枝汤加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血府逐瘀汤加减,以期为胸痹心痛合并失眠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化湿通腑解毒方药联合保留灌肠对急性胰腺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禁食、护胃、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解痉止痛、胃肠减压、抑制胰酶分泌、抗炎、静脉营养等西医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内服化湿通腑解毒方药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治疗1周后,对比观察2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CD4+?CD8+?CD4+/CD8+ 比值)及炎症因子水平 (IL-6,TNF-α,IL-8)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2组患者的IL-6,TNF-α,IL-8 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 ),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 P<0.05 );2组患者治疗后的CD4+ 、 CD4+/CD8+ 较前升高( P<0.05) , CD8+ 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 ?P<0.05 。结论内服化湿通腑解毒方药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可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状态,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胰腺促炎反应,改善患者预后,促进病情恢复,且安全性良好。
摘要: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钱秋海教授治疗月经病治疗思路和用药规律,为月经病临床辨证提供一定的治疗经验和实践指导。方法收集整理近半年门诊月经病患者62个医案,建立资料数据库,利用 Mi-crosoft Excel、SPSS Statistics 25.0、SPSS Modeler18.0等软件开展频数、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等挖掘用药规律和治疗方法。结果钱秋海教授常用黄连、柴胡、黄芩、赤芍、川芎等药物,以四逆散、柴胡汤为底疏肝解郁,合用四物汤活血化瘀。结论钱秋海教授以“祛邪扶正”为原则,采用清热化瘀,理气行滞的用药规律,进行辨证治疗月经病。
摘要:目的 观察益气升阳法治疗对脾胃虚损型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脾胃虚损型重症肌无力患者随机分成中医组、西医组和中西医组,每组各40例。中医组以益气升阳法为治则行中药治疗,西医组进行西药常规治疗,中西医组则行西医常规治疗结合益气升阳法中医治疗,疗程为6个月。统计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QMG评分、MG-ADL评分、MG-QOL15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以评估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QMG评分、MG-ADL评分、MG-QOL15评分以及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出现下降( P<0.05) ,组间比较,中西医组优于西医组、中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益气升阳法治疗脾胃虚损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疗效较好,且与常规治疗结合,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耐药肺结核患者舌象特征与理化资料的相关性,为中医辨治耐药肺结核及评价疗效提供证据与支撑。方法 选取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10例耐药肺结核患者的舌象与理化数据,SPSS27.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及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耐药肺结核患者多见舌尖红、胖大、苔白腻。舌色分析显示,舌红组肺空洞发生率最高;舌白组淋巴细胞(LYM)和 CD4+T 水平显著低于其他组( P<0.05. );舌质分析表明,齿痕舌组痰涂片和结核杆菌培养阳性率最高,裂纹舌组肺空洞发生率最高,且 CD4+T 和 CD4+T/CD8+T 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舌组( P<0.05, );苔色分析显示,黄苔组病程更长,IL-6和CRP水平更高( P<0.05, 。腻苔组IL-6、CRP升高, CD4+T 和 CD4+T/CD8+T 降低( P<0.05) 。厚苔组痰涂片阳性率、结核杆菌培养阳性率、肺空洞发生率和CRP均显著高于薄苔组( P<0.05 )。结论耐药肺结核的舌象特征与理化指标显著相关,舌色、舌质、苔色、苔质及苔厚薄可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免疫状态及炎症水平。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葛根治疗偏头痛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和预测,筛选出葛根的活性成分及潜在作用靶点,构建药物-靶点-疾病网络,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揭示葛根治疗偏头痛的多靶点、多途径作用机制。结果葛根治疗偏头痛的核心靶点为TP53、SRC、AKT、MAPK3、STAT3,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主要涉及炎症反应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葛根治疗偏头痛主要涉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氮代谢等。结论中药葛根通过干预神经递质传递、炎症反应、氮代谢调节等发挥治疗偏头痛的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养血生发酊对雄激素性脱发(AGA)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收集56例AGA患者资料,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31例、治疗组25例;对照组予米诺地尔酊治疗,治疗组予养血生发酊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毛发密度、毛发直径、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 P<0.05 );2组治疗6个月、12个月毛发密度、毛发直径较治疗前增高( P<0.05) ,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 );2组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 P<0.05 ),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AGA患者采用养血生发酊治疗效果较好,可提高毛发密度与毛发直径,减轻症状,且安全性好。
摘要:目的本研究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针刺治疗失眠症伴焦虑这一病症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通过全面系统检索维普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WANFANG)以及PubMed5个国内外主要的数据库,收集自建库到2024年2月15日所有关于针灸治疗失眠伴焦虑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RCT)文献。选用软件RevMan5.3进行相关数据及结局指标的分析。结果通过筛选后最终纳入13篇研究文献,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RR=1.13,95%CI(1.06,1.21) , P=0.0005? 1;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总评分方面,观察组针刺治疗后患者的PSQI总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SQI总评分 MD=-2.22,95%CI(-3.87,- 0.56), P=0. 009. ];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SAS评分 MD=-6.63,95%CI(-10.36,-2.91) , P=0.0005 ;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MD=-2.57,95%CI(-9.11,3.96),P= 0.44];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总体低于对照组 RR=0.32,95% CI(0.20,0.50), P<0.00001] 。结论针灸可显著改善失眠伴焦虑患者失眠及焦虑的临床症状,效果优于其他普通内科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醒鼻开窍针刀法联合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组、针刺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联合组为醒鼻开窍针刀法联合普通针刺治疗,针刺组予以普通针刺法治疗,针刀组予以醒鼻开窍针刀法治疗。治疗前、治疗3周后进行TNSS、RQLQ评分 ?JgE,IL-33 含量比较。结果治疗前,3组TNSS、RQLQ评分 ,IgE,IL-33 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3周后,3组TNSS、RQZQ评分,IgE、IL-33含量较治疗前降低( P<0.05, ),且联合组降低程度优于其他2组( P< 0.05)。结论醒鼻开窍针刀法联合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高于针刺组与针刀组。
摘要:目的观察三七花茶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降压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 SHR大鼠按初始血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卡托普利组、三七花茶 0.54g/kg,1.08g/kg 和2.16g/kg 组,另取10只Wistar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各组按相应剂量给药4周,第2周和第4周检测大鼠血压和心率,采用试剂盒检测血清中的 TNF-∝,IL-1β,IL-10 和hs-CRP水平,检测大鼠心室肥厚相关指标左心室肥厚指数(LVHI)和左心室与右心室比值(LVW/RVW),并对心脏和肾脏组织进行病理检测。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给药2周,三七花茶各剂量组大鼠的收缩压均显著降低( P<0.05 或 P<0.01 ),给药4周,三七花茶1.08g/kg 和 2.16g/kg 组大鼠的收缩压均显著降低( P<0.05 或 P<0.01 ),且对心率无明显影响;给药4周后,三七花茶 1.08g/kg 和 2.16g/kg 组大鼠左心室心肌肥厚指标LVHI均显著降低( P<0.05 ),血清中的TNF- α (204号和 IL-1β 含量均显著降低( P<0.05 或 P<0.01 ),三七花茶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中的hs-CRP含量均显著降低( P<0.01 ),三七花茶 2.16g/kg 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10含量显著升高( P<0.01 );病理检查显示,三七花茶2.16g/kg 组对大鼠心肌细胞肥大和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等均有明显改善。结论三七花茶对 SHR大鼠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心肌肥厚,调节与血压相关的炎症因子有关。
摘要:糖尿病是导致认知障碍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与认知障碍之间的关联的机制包括胰岛素抵抗、线粒体自噬、炎症、氧化应激等。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为防治糖尿病认知障碍(diabeticcognitive dysfunction,DCD)的重要靶点,中药单体、中药复方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凋亡抑制基因(Bcl-2)等,从而实现调节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炎症、氧化应激等多种作用防治DCD,具有多靶点、全方位、不良反应小等优势,是新药研发的重要方向。基于P13K/Akt信号通路,综述其在DCD中的病理机制及中药干预研究,以期为中药防治DCD以及临床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摘要: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主要特征为骨密度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骨强度降低,患者骨折风险增高。随着我国及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未来更多的患者将深受骨质疏松症的困扰,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并发症骨折将不断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随着国内外学者对本病的研究逐渐深入,其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文献检索发现,日常活动、饮食、Wnt信号通路、RANKL/RANK/OPG信号通路等与骨质疏松症发病较为密切;中药、双麟酸盐类药物等是目前临床抗骨质疏松治疗的常用方案,尽管中药在骨质疏松治疗中疗效显著,但仍存在诸如成分标准化、剂量确定等挑战。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并进一步探索中医药对在骨质疏松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摘要:神经性耳鸣又称感音神经性耳鸣,是在无外界刺激下患者耳内出现异常声音感觉,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中老年人多见,但近年来中青年患者逐步增加,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且该病难根治、易复发,是当前备受关注的耳科难题。治疗方面,西医有治疗需要时间长,疗效不满意,副作用明显、不愿接受手术等问题,而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显著,通过查阅文献,总结了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治疗思路,以期获得更有效安全和更具推广价值的优化方案,给临床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摘要:石斛是我国传统名贵药材,金钗石斛作为药用石斛的植物来源之一,也是石斛产业重点发展的药用石斛资源。通过对金钗石斛药理作用相关研究工作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其多领域的深入研究、资源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以及产业链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摘要:管氏脊椎九宫穴是管氏集合穴中的九穴集合,其布穴及行针运用了伏羲卦、洛书数的理论,针法特殊、疗效显著,临床可用于颈椎病、腰痛等各种脊椎病变;灵龟八法同样蕴含着九宫八卦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时间因素,二者联合给临床治疗带来更多可能性。通过介绍管氏脊椎九宫穴的组成、灵龟八法开穴法及二者蕴含的易学理论,介绍联合应用的布穴、行针顺序,并附临床验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