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文章和讲演里,都提到过斯蒂文森的诗《点灯的人》。那个每天太阳落下后,就扛着梯子走来,把街灯点亮的李利。每当他出现,那些坐着喝茶的大人和孩子们,就又看见了窗外柔和的光,朦朦胧胧间,使他们一天的生活有了完美的心情。 我老说,我们这些人,是有些像李利的,也是点灯的人,把一本本有趣也耐人寻味的书,带到孩子们的面前,让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朦朦胧胧间,竟然使他们一生的日子都有了方向。 我们点了很多
在AI 技术重塑人类生活方式的今天,“阅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书香是一种氛围。”然而, ≪2025 年度中国青少年阅读报告》揭示了一个矛盾的现实:尽管个性化荐书和AI 辅助工具提升了阅读效率,但 60% 的青少年担忧阅读碎片化, 89.9% 认可深度阅读与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与此同时,电子设备的即时反馈、短视频的沉浸体验,正不断争夺青少年的注意力。 如何让儿童在数字
平常跟朋友们聊及读书,脑海里总会有个画面浮现。那是一幅世界名画,美国华盛顿国立美术馆的镇馆之宝——《读书的少女》。该画作者是18 世纪的法国画家弗拉戈纳尔,传闻画中人系其妻子的妹妹。画中少女在读小说。她沉稳而安娴,紧闭的嘴唇,专注的眼神,展现了端庄的气质美与恬静的知性美。 那个时代,即便是在国际大都市巴黎,能读书的人都不算多,小说这种新的流行读物也刚出现不久。在此之前,人们读的通常是圣经。据说,
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灵魂和身体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这句话似乎永不过时。当灵魂在书页间驰骋,当脚步在大地上游走,被困在固态坐标里的现代人,开始用思想和身体的流动构筑最简单的抵抗,寻找关于自我和世界的答案。 19 世纪“流动的灯塔图书馆”遍布美国各地。这种装满书籍的带黄铜铰链的厚木箱,可以容纳50 到60 本书,每隔几个月会随着补给品一起运来,在不同的灯塔间流转。对于长期工作在灯
有一种表演,只七个字——“一纸相思写不尽”,竟然整整唱了九分钟! 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韩熙载夜宴图》中,乐师横抱琵琶的演奏姿态,至今仍有乐队沿用。 那被很多人认为“太雅”“太讲究”的千年大乐,如今时时婉转飘荡于闽南的小巷民厝…… 这,就是“南音”。 南音,原称弦管,又称南管、南曲、南乐、郎君乐、锦曲、泉州南音等,被誉为“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主要流行于闽南地区(泉州、厦门、漳州等地)及
当乡土记忆与楚韵文风碰撞,一位“农民之子”的文学叙事,在时光淬炼中织就生命与文化的深邃图景。先生文集出版,以《父亲是个好人》的质朴白描叩击人心,借《丧歌》的鼓盆绝唱诠释楚地非遗与生命哲思,更在《庚子春疫记》中熔铸时代之思。在AI 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翻开这部充满楚韵墨香的作品集,我们触摸到的不仅是荆楚大地的文化基因密码,更是一位中国作家面对智能文明冲击的深沉应答——那些关于人性、乡愁与生存的永恒命
莽莽昆仑,传说中的“万山之祖”。《山海经》中记载,昆仑之墟方八百里,高万仞,是西王母瑶池所在地。初识昆仑山,是在西行的列车上。火车过了西宁后进入青藏高原段时,海拔4767 米的昆仑垭口如一道银灰色的屏障横亘天地,终年不化的积雪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时间仿佛在此处被冻成了永恒的琥珀。我忽然想起作家毕淑敏在其最新长篇小说《昆仑约定》自序中写的那句话:“熬煮文字的过程,我把记忆汇总成述说。那些字句,氤氲
最初见到英国插画家奥博利·比亚兹莱(1872—1898)的画,应是四十多年前,在文青中风靡一时的《诗选刊》《诗歌报》等文学报刊上,或为封面,或为黑白插图,或为穿插于诗作之间的尾饰。这些图画中的神秘唯美的气息,令改革开放后国门洞开不久的国人眼界大开,更与年轻人喜爱的“朦胧诗”相得益彰、珠联璧合。 2000 年初,在家乡县城文化馆活动场所,有出版社组织打折销售回笼图书,我便购买了“爱书家”叶灵凤
公元965 年正月,汴京的雪落在孟昶素车白马之上。这位后蜀末代君王携家眷降宋的队列里,有位宫装丽人频频回望剑门关。据《十国春秋》记载,行至葭萌驿时,她蘸着胭脂在驿壁题下一首词,但未及写完便被押送官催行。这位丽人就是孟昶的宠妃花蕊夫人,她留下的是半阕《采桑子》:“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这首词虽然只有半阕,却将亡国的痛楚定格成了永恒,在历史长河中激起层层涟漪。千年后
我国黄河流域在远古时代的很长一段时期盛行“粒食”文化。也就是说,将小米、大米、麦类的颗粒状食物煮熟,或者蒸熟后食用。 到了汉代,“粉磨”登场。目前出土的中国最早石磨,是1968 年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墓中出土的,这是一个由石磨和铜漏斗组成的复合磨,技术含量很高。据《汉书》记载,汉宣帝即位前,经常出入市井买“饼”吃。这些似乎可以证明,“饼”即用磨磨出的小麦粉所制作的食物,在那之前就已经出
2024 年1 月,陈栋博士出版了《反思的勇气》,我有幸获得他的赠书,并写了千余字的读书感想。没想到,仅一年的时间,陈栋博士又出版了新书《茶学五讲》,真是太勤奋了! 《茶学五讲》这部作品,从茶史、茶道、茶人、茶品、茶悟等五个维度系统地梳理了茶文化,读完之后,我收获颇丰,对茶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陈栋博士的那句名言:“烟没有文化就是草,酒没有文化就是水,茶没有文化就是叶子。” 在
当一部分年轻人还在上学和上班之间选择上香时,另一部分年轻人已经开启了去博物馆“上香”的野路子。 如果说上一届网友还在研习在寺庙报身份证的精准上香方式,新一代的网友已经悟到了nextlevel(下一层级)——把博物馆门票当成“香火钱”,为博物馆开辟出了多种“要啥有啥”的新属性。 比如去博物馆“试戴”各种价值连城的珠宝,除了能沉浸式感受历史,四舍五入还参加了一个大型珠宝试戴会。 临近高考,国人的
那时的清晨我在冀中乡村,在无边的大地上常看雾的飘游、雾的散落。看雾是怎样染白了草垛、屋檐和冻土,看由雾成的微小如芥的水珠是怎样湿润着农家的墙头和人的衣着面颊。雾使簇簇枯草开放着簇簇霜花,只在雾落时,橘黄的太阳才从将尽的雾里跳出地面。于是大地玲珑剔透起来,于是不论你正在做着什么,都会情不自禁地感谢自己拥有这样一个好的早晨。太阳再好,没有雾的朦胧,哪里有太阳的灿烂、大地的玲珑? 后来我在新迁入的这座
人们总是把树当作最沉默的倾听者,将心事托付给虚构却可靠的“树洞”。但其实,在容易被人忽略的角落,树也在用它们的语言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在《如何阅读一棵树》中破解了树木的无声秘密,将树叶、树枝、树干等作为叙事线索,在鲜有人关注的细节中揭示了自然界的一系列重要法则。对于习惯向内探索的人而言,这种无需语言的自然观察无疑是一次充满灵气的精神沟通。 在这个被屏幕占据吸引力的时代,让我们花5 分钟去观察一
我听崔健的摇滚乐的历史,至今已超过30 年。 我母亲在市艺术馆上班。那里才子多,怪人多,拥有一身才气且爱说怪话的人更多。1990 年前后,她的几位同事到家里做客,带来一盘磁带,其中就有崔健的《一无所有》。那时我9 岁,像一只刚出壳的鸡崽,很容易就被这种听起来酷酷的音乐俘虏。 接下来,我拿着这盘磁带去班里放《一无所有》,主动在同学们面前唱,强迫他们听。在给女同学的贺年卡上,我写的也是崔健的歌词:
你可能经常听到一句话叫“ 做难而正确的事”——可是怎么做呢?靠意志力和吃苦吗?如果成功就是吃一辈子苦,活着到底有什么意思? 其实,成功者最大的秘密是“乐”在其中。这个“乐”,主要来自多巴胺。 最近,万维刚老师在得到App 解读了一本2025年1 月出版的新书《DOSE 效应:通过提升多巴胺、催产素、血清素和内啡肽优化你的大脑和身体》,此书的作者是个神经科学家,他跟人联合创办了一家公司叫,专门教
我有个老邻居,为人非常精明。每当听到老年人上当受骗的事情时,他总觉得这样的事绝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但是有一次,他花了好几千元买回一堆无用的保健品,事后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他说,那天他参加了一个短途旅行团,结果被带到了一家公司。接待他们的人据说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创始人动情地讲述了自己艰辛的创业故事,以及公司面临生存危机时,他如何坚守诚信……最后这个创始人当场表示,要用史无前例的产品优惠价格来
我从事写作生涯五十余年,从十七八岁写到七十多岁,笔下曾多次写到“青春”这两个字。词典中,还有哪个字眼比“青春”这两个字更动人,更富有魅力? 青春是早晨的太阳,她容光焕发,灿烂耀眼,所有的阴郁和灰暗都遭到她的驱逐。青春是江河里奔涌的激浪,天地间回荡着她澎湃的激情,谁也无法阻挡她寻求大海的脚步。 青春是一只高飞在天的鸟,她美丽的翅膀像彩色的旗帜,召唤着理想,憧憬着未来。青春是一棵枝叶葳蕤的树,她用
我是一个散文写作者,专攻散文,写作逾40 年了。幸得故乡之助,写作成了我的生存方式,写作使我快乐。在我的观念里,故乡像祖国一样神圣。我感谢我的故乡,我爱我的故乡。 美国作家福克纳直言,他有邮票般大小的故乡。自此以后,常见作家称其故乡是“邮票般大小”。我对故乡从来不会用这个比喻,因为我的故乡可广可狭,可盈可缩,且可实可虚。要看在什么地方介绍故乡,角度不同,我的介绍也将不同。 我出生在蕉村,户口本
01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这是南宋叶梦得对北宋婉约派词人柳永的评价。纵观柳永的一生,所谓词坛的自我成就,是他身在市井,而心有江河;所谓仕途的坎坷境遇,是他浮沉宦海,而隐于市井。 柳永年少时便出走家乡,浪迹几十年,可谓把市井看遍,把江河看透。个中的荣耀与无奈,漫长的足迹与心迹,皆可从他二百余首词中一一窥见。他笔下的市井世界,是“众俗皆成笔下情”。 柳永对“俗”的追求,是有意而为之。舞勺
郑板桥跟于适没有见过面,算是神交。 这份交情竟是从一块墓碑开始的。 乾隆十一年(1746),郑板桥骑着一头小毛驴去潍县上任,路过城南的墓田时,他望着层层坟头歇脚。 书童寒茗打了个哆嗦:“老爷,太阳快下山了,要不……” “不急,”郑板桥在坟堆里溜达,“老爷我下驴,第一件事就是体察民情。” 寒茗抽肩缩颈,捋捋胳膊上的寒毛,小声嘟囔了一句:“到坟地里体察什么……” 郑板桥笑了,拍拍身旁的青石
周末,我和女儿来了一场家庭“考古”行动清理家中两个旧书柜。打开深褐色的柜门,码在里头的旧书旧报,散发出夹杂着岁月轻尘的淡淡墨香,随手翻开一本旧书的扉页,仿佛触摸到往昔的脸颊。 “哇!妈妈,这是你小时候的剪报本吧!好旧呀!”女儿的惊叫声打破了屋内的宁静,她如获至宝般小心翼翼地翻开那本泛着老茶汤色泽的剪报本,在纸张沙沙作响之际,女儿指着那篇《悟》的文章说:“‘经历的事多了,从中悟出的道理就会终身受益
该墓为一座商代大墓,墓中有一棺一椁,椁室东西长8.22 米,两端各有2 层高台,墓主人遗体已经朽坏,出土文物共计1500 件。其中包括青铜器486 件,玉器754 件,陶器356 件,骨器5 件,其中国宝级文物5 件,国家一级文物23 件。 在所有的文物中,尤属青铜器最引人注目,其数量之多、造型之奇、纹饰之美,堪称是全国罕见,被考古专家们誉为是“江南青铜王国”。大洋洲商代墓葬的出土,打破了“
长江的水汽裹挟着草木的清香,在青山武惠堤湿地上空氤氲。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只有水波的轻漾,芦苇的沙沙声,还有小鸟欢快的啼鸣。 武惠堤湿地毗邻长江,绵延十几公里,植被丰富,大部分区域保持自然状态,是青山重要的生态廊道,野生候鸟的乐园。湿地遍布许多大小不一的沼泽,水不深,却极清澈,倒映着蓝天白云,宛如一块块被揉碎的镜子,在阳光下波光粼粼。水面上,芡实的圆叶展如绿毯,像一只只浮在水面的翡翠圆盘,在这厚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一句带有调侃意味的网络流行语,反映出近年来量子科技的突飞猛进。从前沿研究到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对量子产生了兴趣。那么,量子到底是什么? 量子不是一种粒子,而是一种物理性质。当一种事物是不连续变化的,我们就说这种事物是量子化的,把它的最小单元称为量子。 量子化是微观世界的本质特征。在宏观世界里,连续变化是大多数,但在微观世界里,不连续变化才是默认状态。 例如,光是由一
参与修复巴黎圣母院的数千名工匠耗时5 年,才使得巴黎圣母院“浴火重生”。尖顶、屋顶以及其他被大火烧毁的东西被一一修复,多年来随岁月变黑的石头、壁画也焕然一新,巴黎圣母院重新对公众免费开放。 你是不是迫不及待地想到巴黎,亲眼看看劫后重生、以全新面貌迎接世人的巴黎圣母院?别着急,动身之前,先了解一下关于巴黎圣母院的那些隐秘细节,之后,你的行程会更有意义。 从开工到竣工花了近200 年。1163 年
谁能想到,湖北省博物馆展柜中的青铜“国宝”,竟是战国时期贵族餐桌上的日常器具?走进曾侯乙的“顶配饭局”,窥见一场极致精致的贵族宴饮图景。 在战国楚地的贵族宴会上,净手是第一道庄重程序,《礼记》称之为“沃盥之礼”(洗手礼)。《礼记·内则》记载:“进盥,少者奉槃,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年长侍者执匜(yí,水器)注水,年少侍者捧盘承水,第三人递巾帕——整套流程如礼仪剧般严丝合缝。曾侯乙墓出土
说到太极,我的感知中,它是流动的诗、立体的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轻灵活泼、姿态优美。 刚柔相济的太极,给人以不可多得的愉悦和享受。一招一式,曼妙无穷。或娴静优雅,自然从容;或轻风款款,欲张欲弛;或行云流水,顺势而为;或纵横鼓荡,柔中寓刚;或动若脱兔,活力四射。 太极的起承转合,妙不可言,一来一去,一开一合,一放一收之间,蕴藏着隐与现、取与舍、蓄与发、攻与守、表与里等生命意趣。欲左先右,欲前先
说到学术论文,很多人会觉得那一定是严谨的,堆满了冷僻的文字、符号和公式。而科研人员给人的印象则是一脸严肃刻板,不苟言笑。 实则不然。 有趣的灵魂加上聪明的大脑,科研人员瞬间可以化身为幽默诙谐的“段子手”。 无论是神话传说,还是武侠故事、表情包,皆能融入学术论文,从而让深奥的科学问题更加直白、更加接地气。 《中国化学(英文版)》有一期的封面是女娲娘娘补天图。 只见图片中女娲娘娘举着五彩石飞
钱钟书认为,俗气的核心在于“量的过度”。他以赫胥黎对爱伦·坡诗歌的批评为例,指出“戴满钻戒的手”本无问题,但“十指尖尖都拶着钻戒”则显得俗气。这种过度既包括形式上的堆砌(如浓妆艳抹),也包括内容的浮夸(如卖弄学问)。他引用夏士烈德的观点,强调“天然、自在的东西不会俗”,而“粗鲁却装细腻、愚陋却装聪明、呆板却装伶俐”才是真正的俗气。这种刻意模仿与伪装,暴露了内在的自卑与不真诚。 钱先生并不否定通俗
谈苦瓜吧,人生已经够苦。广东人把苦瓜叫作凉瓜,颇有诗意,夏天啖之,苦苦的,仿佛有一阵清凉。 苦瓜又叫半生瓜,按字面解释也许是全熟了不好吃,太熟变黄,半生时碧绿,色泽极美。半生,也可以说是到了人生的一半的时候,才慢慢欣赏苦恼之中带来的滋味,愈吃愈觉得这种苦味比甜酸和辣更深一层,喜欢上了,代表我们已经可以吃苦,人生已经从容。 爱上苦瓜,就要找最苦的,市面上的苦瓜多是长条形,瓜上的疙瘩很粗很大,
我有天看了篇文章说,没有一个家长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为一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而疯狂,不遗余力地想要把孩子培养成全能战士,但常常事与愿违,结果把孩子培养成各种各样的动物(就算龙凤,也是动物)。觉得挺有意思,我晚上回家跟儿子说,希望他能对照一下自己。 儿子不太情愿,因为他正在训练小狗跳高,他说,你说吧,我洗耳恭听着哪。言外之意是说,又是那些让耳朵起茧的老生常谈!当然,我不跟他一般见识。 我
却又在记忆的褶皱里藏满暖意。她写父亲用罐头瓶做的灯,“虽灭犹燃”,承载着无尽的思念;写母亲雨夜送伞时,“自然的雨雪”与“命运的雨雪”在文字中交织成命运的隐喻。那些被岁月风干的细节,在她的笔下重新浸润了温度:雄鸡的啼鸣穿透晨雾,母鸡产蛋时的“毫不动摇”定格为生命的庄严,而山林中的都柿(方言称呼,学名为笃斯越橘,即蓝莓)果浆,竟成了醉倒候鸟、改写迁徙轨迹的“琼浆”。这些意象如黄昏的光线,将平凡日常镀上
读一些绝句,往往会为其中的细节拍案惊奇。的确如此,一些绝句,因为提炼了精彩的细节,而使其臻为上乘,让人百读不厌,玩味不已。 试以唐诗中的绝句为例,从不同的角度加以阐述。 有些细节凸显了该作者诗歌本有的特点。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长啸。我在这深山里无人知道,一轮明月从空中映照。“明月来相照”这一细节,让环境明净
第一次去他家的时候,我偷偷看了他的书架。 这种奇妙的感觉,就像钻进了一个人的灵魂深处,切下一块来,蹲在角落里细细品尝。我当时看着他买的书,他的选书品位与阅读留下的痕迹,有些矫情地说,这些都让我理解了,他是如何成为他的。 当时,我在他的书架前站了很久。他走过来,以为我是在研究什么了不起的东西,自然而然地开始和我交换他在读书上的喜恶。其实我当时听得不是很认真,眼睛一直往书架上瞟,发现他很喜欢买书的
20 世纪80 年代以后,大学生格外吃香,一纸文凭受到追捧。许多像我一样没有上过正规大学的人,都选择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来获取文凭。 1985 年我报考的第一门功课《中共党史》竟然考了62.5 分。初试合格的喜悦把我推向了充满诱惑与希望的读书学习之路。 《哲学》《政治经济学》《大学语文》《法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应用写作》等15 门课程(必修、选修),如同一个个长着獠牙的“拦路虎”,让我的
所谓名著,我们不妨认为是指兼具比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知名度,经得起不同时代的读者反复阅读与阐释,且被权威文学体制认可的文学作品。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将“文学名著”等同于文学经典。而个别网友对名著的论断,多与我们所受的文学教育截然相反。比如《月亮与六便士》是“渣男抛弃妻子横刀夺爱”,《简·爱》女主是“知三当三”,贾宝玉也是到处拈花惹草的“渣男”……这种由网络文学培养出的阅读方式,只关注题材与情节,将
深夜里刷短视频停不下来,微信提醒不断轰炸,朋友圈点赞成了每日的仪式……在数字技术无孔不入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意识到:手机已从单纯的工具悄然变成了生活的“主人”。有人尝试卸载应用、关闭推送,甚至勇敢地“数字罢工”,却总是在短短几天后难以为继。于是,一种更为温和的方式——“数字轻戒断”便悄然流行起来,许多年轻人借此在虚拟与现实之间寻找平衡,重新夺回生活的主动权。 轻人不再盲目追求虚拟世界的即
如果没有先锋云夕图书馆的招牌,戴家山村书房的外表,与村里其他夯土墙的民居没什么两样。土坯墙,瓦屋顶,木柱,木架,木梯,木窗,只在两栋夯土墙房屋之间延伸出一个露天平台。而屋内,是书墙,是阁楼,是咖啡屋,是茶座。先锋云夕图书馆成了戴家山村的书房和会客厅。 一场雪后,我慕名来到“中国畲族第一乡”——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莪山乡,访问了海拔500 多米的戴家山村。没有进入之前,戴家山村作为一个只有20 多户
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回归祖国 近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正式接收美国史密森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返还的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子弹库帛书的回归,是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一件文化盛事,也是中美文化遗产保护合作的又一次成功实践。 子弹库帛书1942 年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是目前出土的唯一战国帛书,也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帛书和首个典籍意义上的古书,对于中国古文字、古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