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在文艺界引发了热烈反响。总书记在回信中对新征程上的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大家继续在崇德尚艺上作表率,带动广大电影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努力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新贡献。这一重要回信,不仅为电影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也为包括曲艺在内的整个文艺领域提供了根本遵循。 曲艺作为最具
革命洪流滚滚向前,反法西斯抗战胜利80 周年,普天同庆我们隆重纪念。中华儿女纬地经天,以史为鉴岂容历史再重演,不忘国耻,铭记先贤,重整河山( 甩板)。想当年,小米加步枪十四年英勇抗战,同仇敌忾,驱逐倭寇,痛歼敌顽。直打得日寇投降丢魂丧胆,英雄们开创历史新纪元。共产党红日当头光芒万丈,新中国日新月异成就非凡( 过板)。( 上板) 看今朝,万里神州河清海晏,现代化建设世界领先。伟大祖国傲然屹立显风范,
一个民族能在对自身历史整体认知和精准把握的基础上产生真实有效的民族历史感,进而总结历史经验并“以史为鉴”观照当下,是其成熟自信的重要表现之一。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历史创作的传统,而作为类型作品的重要载体,曲艺一以贯之地发挥着“借古喻今、昭示当下”的作用。适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如何全面观照抗日战争史并创演出质、量兼备的好作品,不仅考验着当下曲艺工作者对曲艺传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物质主义与精神守望的此长彼消愈加严重,物质化、泡沫化的大众文化思潮在市场经济的助推下急速蔓延,娱乐化、游戏化的消费主义势不可挡地成为这个时代的文化症候。一度肆虐于各种传播媒介上的“抗日神剧”就是最佳反例,消减了抗战的严肃性和悲壮感,受到社会各界的口诛笔伐。近些年来,片面夸大国民党军特别是“黄埔系中央军”在全面抗战中作用的
面对日本侵华这一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国家危机,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都作出了必要的反应,知识界也是如此。作为中国现代知识界中具有极高时代敏感性与社会责任感的作家,老舍也毅然决然地决定将自身的创作重心由讽刺批判类小说转向抗战宣传的戏剧、相声、鼓词等相对通俗的文艺作品,这一转变既是时代对于文艺发展的需要,也是老舍自身文艺观引导下的必然。虽然通俗文艺在老舍的创作中只占据一小部分,却集中展现了老舍对艺术功用、艺术
作为前些年引人瞩目的文化产品与现象,“抗日神剧”主要以人物偶像化、关系恋爱化、布景穿越化、敌人弱智化、战争武侠化等手法包装战争历史,曾招致学界、业界与观众的广泛批判。过往的讨论往往聚焦其戏谑恶搞、荒诞浅俗的表现手法,较少有对“抗日神剧”的文化因子的考察。事实上,“抗日神剧”并非凭空产生,它的产生勾连着传统文艺创作脉络,其自身也成为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一种文化折射。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7月2日上午在京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代表党中央表示祝贺,向全国各族各界青年和青年学生、向广大海外中华青年致以问候。 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字字千钧,如春雷响彻心扉,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擂响了“奋进鼓”,激励我们以艺术之力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作为一名青联委员和文艺工作者,我将以习近平新时代
今年是四川金钱板表演艺术家邹忠新诞辰100周年,在这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候,笔者想起这位可亲可敬的人。 笔者曾是成都一家报社的文化记者、副刊部主任,又是四川省曲艺家协会会员,长期与文艺界人士打交道,再加上从15岁起就在成都总府街五月茶社曲艺书场看曲艺,采访过不少曲艺演员,有的还成为了朋友,对曲艺的偏爱和执着追求,使自己也成为一名曲艺作者。因而对已故的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四川金钱板表演艺术家邹忠新(19
在当下中国文化生态中,曲艺作为兼具深厚民间底蕴与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已成为构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10周年以来,全国曲艺工作者们不断砥砺前行,创作了一大批优秀曲艺佳作。这些曲艺作品不仅为新时代文艺创作注入了时代气息,也通过现代舞台呈现、多元叙事美学与创新艺术表达,彰显了曲艺视觉现代化呈现的审美价值及其在新时代文化传播中的使命和策略。 面对国际文
随着曲艺艺术步入学科体系化建设与学术理论化发展的轨道,其文化内涵的时代性与学术性日益凸显,发展语境亦趋于复杂多元。在此背景下,曲艺长期内隐的美育价值逐渐被学界关注与发掘。本文以“由曲艺而美育”为研究视角,结合曲艺发展的实际,深入剖析曲艺艺术独特的审美特征与丰富的表现形式,系统探讨其美育价值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礼记· 乐记》有云:“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曲艺作为“
曲艺是以口头语言进行说唱的表演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众多的曲种,具体含有4 种情形,即“说”(如评书、相声等)、“唱”(如单弦牌子曲、四川清音等)、“又说又唱”(如苏州评弹、京韵大鼓等)和“似说似唱(即韵诵)”。①它们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特别是其中以“唱”为主的曲种,则兼具文学性、音乐性、表演性等特征,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底蕴、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地域文化标识意义。但在中国现代化
曲艺伴奏艺术作为曲艺舞台表演艺术中的一部分,有着“绿叶之于红花、衣装之于美人”的地位,虽有主从之分,但曲艺伴奏艺术对于曲种命名、曲种风格、脚色摹学和曲种创新、曲目创演以及师徒传承意义重大。现阶段,在曲艺研究的宏大版图中,相较于曲种、曲本、唱腔等研究,曲艺伴奏艺术虽在各类学术论著及研讨活动中屡被提及,其重要性与必要性也得到了充分阐释,但从整体研究格局来看,占比较小。尤其针对曲艺伴奏艺术的核心实践群体
2025 年6 月23 日至26 日,第十二届中部六省曲艺展演在人民作家赵树理的家乡——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举办,来自中部六省的曲艺艺术家带着精心打磨的作品亮相于这片簇拥青山绿水的舞台上,别有一番新意。这次展演精心筛选了中部六省的22 个节目。展演作品以其选题的贴近性、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主题的深刻性,在传统与现代的共振中张扬曲艺的生命力,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深扎时代沃土 聚焦人民
曲艺是中华民族悠远而深厚的艺术门类。至今,全国曲艺门类已超过500 种。曲艺的形成与地域语言环境密切相关,因其独特的形成条件和生存规律,以及“说唱”作为主要艺术表现特征,衍生出了各具民间文学特色的曲艺文学,通常被称为曲艺底本。 曲艺作为民间说唱艺术,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和顽强的生命力。曲艺文学的建立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口耳相传”和“师徒裙带”模式。分析早期曲艺形式,比如说话本(类似故事),就是现代
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曾有“书山曲海”之誉,而其说唱艺术的文化传统,在明代便已得到充分展现:最富代表性的杰出文学家与戏曲家李开先,不仅以此宏富词曲收藏“词山曲海”直接为“书山曲海”奠定了词源基础,而且其对俗文学的推崇与实践,引领了济南通俗文学的繁荣,深刻影响了济南地区的艺术风尚。但李开先等文人精英的词曲活动并不是明代济南说唱艺术图景的全部,其时更为大众化的小曲、宣卷、小唱等说唱形式在市民阶层中广为流行
河南坠子《双雄会》是曲艺作家张九来老师在20世纪70年代根据姚雪垠的长篇小说《李自成》改编的中篇说唱。由河南坠子表演艺术家、一级演员刘宗琴首演,黄河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风靡一时,传唱至今。屈指算来,已逾40年,可谓久演不衰。为什么这段中篇说唱会有如此艺术魅力,能够唱得响、留得住、传得开,作为张九来老师的学生、刘宗琴老师的弟子,笔者略知其中三昧,不揣冒昧,仅做如下赏析。 新的传奇故事 纵观中国曲
《陈连升综合文选》是一本风格朴实、内容丰富的书。该书系统记述了陈连升在曲艺领域,尤其是相声艺术方面的深厚积累与深刻见解。作者在怀人论艺、评论评说、传承传播等多类文章中,生动地展现了相声艺术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与理论映照,具有多方面的价值。 一、时代精神与发展脉络的赓续传承 陈连升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曲艺编辑岗位上勠力前行数十载,经历了相声艺术发展的起伏波折。20世纪70年代初,他首推具有时代
(唱)和谐社会好人多, 一片春风播赞歌。 匿名捐款二十年, 为找好人为找好人,起奔波起奔波。 20多年来,这个叫春风的匿名捐款者,每次给慈善总会捐款署名都不是真名实姓,次次落款叫“春风”,而且每次捐款数字都是一样9999元。上个月慈善总会李妙妙根据领导的指示,一定要寻着这个春风,要在“共富互动”活动中进行表彰,李妙妙人都急死。就在这个时候,银行里的一位小姐妹打来电话:“妙妙,你要找的春风又
人人都有一个家, 家中养育你我他。 家中能装天和地, 天下谁人不恋家。 小时候我有一个家, 家中有个老妈妈。 家不富,我不嫌, 妈唠叨,我不怕。 累了饿了要回家, 其实是去找妈妈。 那时人小离不开家, 妈妈把我总牵挂。 有一回,贪玩与人打了架, 妈妈哭得泪哗哗。 她高高举起擀面杖, 轻轻落下舍不得打。 到我懂事那一年, 妈妈头上添白发。 上下老小七八口, 里里
姑苏城外尽芳辰, 吴歌杳蔼一江春。 鸳鸯戏浪飞烟浦, 鸥鹭游波卧水滨。 三尺青锋酬夙愿, 千金誓诺慰亡魂。 那吴季子出使归来不忘故, 你看他含悲挂剑留与徐君,千古的盛名天下闻! 吴国的公子吴季子, 奉命出使去北巡。 车载着玉璧、吴锦等异宝, 还有那,青铜、漆器各样的奇珍。 日夜不暇,行伍齐整, 为的是,河清海晏,结盟上国,四海天下俱同春。 过青山,鸾铃声声直作响, 绕
甲 打起竹板板走上台, 笑容满面乐开怀。 今天的观众真叫多, 鼓掌的全都发大财。 乙 打起竹板板来表演, 你为甚,死眉簇眼绷着个脸。 甲 我心里苦、心里愁, 有个冲动想跳楼。 乙 (白)好好地咋就想不开咧? 甲 我爹每天和我闹, 非要花钱去买药。 刚说一个“不让买”, 提溜住我就要宰。 摔了盘子砸了锅, 抄起板凳就要打。 乙 这我就得批评你, 你爹说的有道理。 老
时间:当代 人物:张大爷 男,70多岁,抗战老区某村村民,为人古板、正直、重情义,简称“爷”。 张家宝 男,22岁,张大爷之孙,私营业主,简称“宝”。 文 娟 女,22岁,县文旅局干事,简称“娟”。 地点:张大爷家,屋内家常摆设。 宝 (兴冲冲上场)人常说—家有一老,胜似一宝,可在我们家,我爷爷却是“宝了个宝”。那位说“别耍贫嘴啊,敢拿爷爷开涮?”哎——我可不敢,我爷爷……真是个爷爷呀!
乙 如今科技迅速发展,现在是智能时代,我在短视频平台每天视频直播连线,希望在连线中能够跟大伙畅谈智能生活,接下来我们就有请今天的第一位连线者。 甲 (只张嘴不出音,动作夸张) 乙 麻烦您把麦克风打开,我们这边听不见您说话。 甲 哦,好。那个……主播……是……这样……(模 拟网络差,声音卡顿) 乙 您先下去吧,现在都5G时代了,您这手机不太 智能啊!咱们后面连线的朋友啊,一定要检查 好
甲 哥,听说您换车了? 乙 对,我换了一辆新能源汽车。 甲 您那车充电方便吗? 乙 方便,在哪儿都有充电桩。 甲 您那车停车方便吗? 乙 方便,有自动泊车功能。 甲 您那车上下车方便吗? 乙 方便,有迎宾踏板。 甲 您那车借我方便一下行吗? 乙 哎,你拿我车当厕所啊? 甲 您那车借我开一下,方便吗? 乙 借车,干嘛呀? 甲 啊,我想开您那车试试,试驾。 乙 又拿我当4S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