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则为善者日进,为恶者日止。”不反腐败确实要亡党,真反腐败不仅不会亡党,而且能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我们党更加坚强、更有力量。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0月23日) 【释义】 立了功一定奖赏,犯了罪一定处罚。那么做好事的人会一天比一天多,做坏事的人会一天比一天少。 【解
“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必须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之更加科学完备、统一权威。 —习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0年11月16日) 【释义】 治理国家若没有法度就会混乱,固守法度若不知变革就会 衰落。 【解读】 “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出自《慎子》,意思是治理国家若没有法度就会混乱,固守法度若不知变革就会 衰落。 以法治国
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河洛之地名不虚 摊开一大张河南省的行政图,密密麻麻的城市、乡镇、村落名称布满整张纸。就在这一大堆的地名之中,如果让你圈出几个最想去的地方,洛阳应该是其中之一吧。 此前,有位河南的朋友对我讲,河南的东西南北四至,各有一处值得细细探访的“文物窝子”“古迹之城”。北至的古城,是安阳;南至的古城,是南阳;西至的古城,是洛阳;东至的古城,则是开封。其实,依照我的看法,河南省会郑州
天府之国自古以来人文荟萃,在蜀中诸多的历史文化名人中,司马相如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被称誉为汉代赋圣。蜀中的一些地方,特别是在成都、蓬安、邛崃等处,有不少名胜古迹便与司马相如有关。根据文献记载和民间口碑,至今流传着许多关于司马相如的脍炙人口的故事。 司马相如青年时代就才华横溢,是蜀中的一名大才子。司马相如这颗文学明星的出现,得益于蜀地绚丽多彩的文化滋润,也和西汉初期繁荣活跃的社会风气有着密切关系。
吕布降城 《资治通鉴·汉纪》 操掘堑围下邳①,积久,士卒疲敝②,欲还。荀攸、郭嘉 曰③:“吕布勇而无谋,今屡战皆北④,锐气衰矣。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无奋意。陈宫有智而迟⑤。今及布气之未复,宫谋之未定,急攻之,布可拔也。”乃引沂、泗灌城⑥。月余,布益困迫,临城谓操军士曰:“卿曹无相困我⑦,我当自首于 明公⑧。” 【注释】 ① 下邳:县名。秦置。治所在今江苏睢宁西北。汉、魏历为徐州、
〔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解读】 这是一首略带咏史意味的诗歌。 “吴公台”为古战场。南朝宋孝武帝大明三年(459),竟陵王刘诞在广陵(今江苏扬州)发动叛乱。为平定叛乱,孝武帝派名将沈庆之讨伐。沈庆之在广陵城外垒土筑台,居高临下,作为发射弓弩之地。南朝萧梁末年,广陵为北齐所占。南朝陈宣帝时,发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谈李商隐,不能不说到他的七律,特别是那些如迷宫一般的无题诗。同样,读李商隐,不能不结合他多舛的人生,性格、命运、作品,三者好像是没有缝隙地联结。而在李商隐众多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短短的七绝《夜雨寄北》,这首诗,仿佛也可以抛开作者,其本身就能够给人无尽的解读。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尽管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同字相犯“若两字俱要,则宁在相犯”,但一般
大雨后的清晨,淡灰色的密云罩住了这无边的穹海。虽没有一点儿风丝,却使得人身上轻爽,疏懒,而微有冷意。我披了单衫,跣足走向前庭。一架浓密的葡萄架上的如绿珠般的垂实,攒集着,尚凝有夜来细雨的余点。两个花池中的凤仙花,灯笼花,金雀,夜来香的花萼,以及条形的,尖形的,圆如小茶杯的翠绿的叶子,都欣然含有生意。地上已铺满了一层粘土的苔藓;踏在脚下柔软地平静地另有一种趣味。我觉得这时我的心上的琴弦已经十三分地谐
《群书治要·新序》 晋文公田于虢①,遇一老夫而问曰:“子处此故也,虢亡,其有说乎?”对曰:“虢君断则不能②,谋则不与也③。不能断,又不能用人,此虢之所以亡也。”文公辍田而归④,遇赵衰而告之⑤,衰曰:“古之君子,听其言而用其身;今之君子,听其言而弃其身。哀哉!晋国之忧也。”文公乃召赏之。于是晋国乐纳善言,文公卒以霸也。 【注释】 ① 虢:古诸侯国名。春秋时为晋献公所灭,故址在今山西平陆境内。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①,字文叔,南阳人,高祖九世孙也。更始元年②,遣世祖行大司马事③,北渡河④,镇慰州郡⑤。进至邯郸⑥,故赵缪王子林以卜者王郎为天子⑦,都邯郸。二年,进围邯郸,拔其城,诛王郎,收文书,得吏民与郎交关谤毁者数千章⑧。世祖为不省⑨,会诸将烧之,曰:“令反侧子自安⑩。” 【注释】 ①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即汉光武帝刘秀,字文叔,南阳郡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是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庙号世祖,
汤始居亳①,征诸侯。为夏方伯,得专征伐②。葛伯不祀③,汤始伐之。汤曰:“予有言:人视水视形,视民知治不。”伊尹曰④:“明哉!言能听,道乃进。君国子民⑤,为善者在王官。勉哉,勉哉!”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⑥:“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⑦,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当是时,夏桀为虐政淫荒,汤乃伐桀,践天子位⑧。
《读通鉴论》和《宋论》,都是明清之际大思想家王夫之于晚年写成的史论名著,但又不止于纯粹地探讨历史—王夫之生于明朝,心中对明朝的归属感,是无法撼动的,所以,他对明亡怀有深痛感触。在这样的心理基础上去读史论史,最为关心的问题,自然就是朝代盛衰兴替背后的深层原因。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王朝兴起之时,初创者无不怀着千秋万代长盛不衰的期待,抱持理想,去规划,去设计,去执行,但,后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左传·庄公十年》 释义:作战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激发了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耗尽,我军的士气正旺,所以战胜了他们。 背景:鲁庄公十年(前684),强大的齐国攻打弱小的鲁国,鲁国大夫曹刿求见,请求取信于民后再战,后在长勺作战,曹刿随从指挥,等齐国军队击了三次鼓后再进攻,大败齐军。战胜后
春秋末年,列国大臣的势力渐渐膨胀起来。这些大臣都是世袭的,他们一代一代聚财养众,明争暗夺了君主的权力,建立起自己的特殊地位。等到机会成熟,便跳起来打倒君主自己干。那时候各国差不多都起了内乱。晋国让韩魏赵三家分了,姓姜的齐国也让姓田的大夫占了。这些,周天子只得承认了。这是封建制度崩坏的开始。那时候周室也经过了内乱,土地大半让邻国抢去,剩下的又分为东西周;东西周各有君王,彼此还争争吵吵的。这两位君王早
提到鱼这种动物,你会想到什么?在你的认知里,它更多是跟好的意思,还是不好的意思联系在一起?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古人赋予了“鱼”哪些意义和内涵。 “鱼”的甲骨文字形就像一条完整的鱼的样子:头、身、尾、鳞、鳍俱全。有的字形图画的意味更浓一些,比如突出鱼嘴张开的细节等。金文基本上保留了鱼的形象,有些字形甚至将鱼身体上的细节描绘得更为丰富。后来经小篆、隶书到楷书,逐渐变得不那么象形了。今天“鱼
军校是进行军事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专门机构。美国有著名的西点军校,中国近代有著名的黄埔军校。在中国古代,为了培养军事人才,也出现过类似“军校”的机构。 早在夏商周时期,承担贵族教育任务的学校就要教授学生军事思想及武艺技能。当时,贵族要求具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其中的“射”“御”指的就是战场需要的“射箭”和“驾车”两项能力。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战争更加频繁,社会对军事人才的需求也
明朝建立之后,北方边患严重,自洪武元年(1368)元廷退居漠北之后,蒙古鞑靼、瓦剌诸部及兀良哈三卫便不断袭扰明王朝边地,往往是大肆掠夺后随即退走,形成“北虏之患”。特别是嘉靖年间,鞑靼诸部屡屡入犯,动辄数万甚至数十万精兵出动,明军根本抵挡不住这些骁勇善战的蒙古铁骑。嘉靖二十九年(1550)六 月,鞑靼首领俺答汗率领所部数万精兵大破古北口而入塞,在京师周围肆意劫掠八日,满载而去,史称“庚戌之变”。
我们村有一位老人叫王信国,论辈分我得叫他太爷爷,他性情戆直,膂力过人,青壮年时以屠宰为业,曾有一些类似梁山好汉的义烈事迹,新中国成立前被好事者编入戏文,取名《王信国大闹黄塔寺》。因为人还在世,戏班就不敢在我村附近上演,而在百里之外的黄河南岸演出。一次,太爷爷因事过河,听说当地庙会唱戏,得知剧名之后觉得很好奇,就到戏台下等着看个究竟。开演之后,但闻长号长鸣,锣鼓震天,后台撞出一个三分像张飞、七分如李
《水浒传》中,好汉们常吃的饼有三种:烧饼、炊饼、蒸饼。 先说烧饼,《水浒传》中至少出现了三次。第六回《九纹龙剪径赤松林 鲁智深火烧瓦罐寺》中,史进在赤松林中偶遇鲁智深,拿出干粮与他分享:“哥哥既是肚饥,小弟有干肉烧饼在此。”鲁智深当时又累又饿,吃到这香喷喷的烧饼,再配上干肉,想必会大呼过瘾。第四十九回《解珍解宝双越 狱 孙立孙新大劫牢》中,狱卒乐和在搭救解珍、解宝兄弟前,先犒劳两人一番:“去藏
在经历了艰苦的宋夏战争之后,北宋自开国以来积累起来的各种政治与社会问题大规模爆发出来。军队数量多但战斗力差,政府官员众多但执政能力差,兵多官多,花钱如流水,朝廷财政压力巨大,濒临破产。这就是后来深受诟病的宋朝顽疾—积贫积弱。庆历三年(1043)八月,仁宗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范仲淹与枢密使杜衍、枢密副使富弼(1004—1083)以及韩琦组成了一个内政改革的领导班子,提出了三大方面的十大改革计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