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为进一步统一、规范川渝紧密型区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简称"医共体”)医疗机构居家药学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在重庆市医学会、重庆市药事管理质量控制中心的指导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璧山医院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牵头并联合川渝地区14家医疗机构共同参与,在参考现有法规、指南及专家共识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研川渝紧密型区域医共体居家药学服务实施情况,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咨询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形成川渝紧密型区域医共体居家药学服务质控体系。结果与结论本共识构建了包含服务资质评价、必要性评价、服务质量评价3个维度的川渝紧密型区域医共体居家药学服务质量控制体系,其中服务质量评价为质控体系的核心内容,下设16个二级指标,并依据指标重要性划分为9个核心指标和7个一般指标。同时,本共识提出分阶段推进的质量控制策略,在川渝紧密型区域医共体框架下,该策略以执行优先、执行效果为核心,灵活处理服务资质与必要性的硬性要求,为川渝紧密型区域医共体提供了一套统一、可操作的质量控制工具。
摘要目的评估我国药品投诉举报制度的运行成效,为完善药品监管制度、提升国家药品科学监管能力提出建议。方法收集2012-2023年药品监管统计数据和 2023-2024 年全国12315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平台中各省份及7家药品网络销售第三方平台的投诉数据,从公众参与度、公众满意度、案件处理效率与处理质量、社会效果和风险预警能力等维度分析药品投诉举报制度的运行成效。结果 2012一2019年,药品投诉举报受理量波动较大,药品投诉举报立案数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公众满意度较高,结案率持续提高。 2023-2024 年,药品投诉件数居前5位的省份分别为广东、河南、浙江、山东和上海;网络平台中的药品投诉主要涉及拼多多、京东商城和淘宝平台销售的中西成药、中成药和中药材等,投诉问题集中于药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不同网络平台药品投诉案件调解协议的达成比例存在明显差异。2021一2024年,药监部门通过投诉举报线索查处网络销售违规典型案件11件。结论我国药品投诉举报制度运行平稳,建议进一步利用12315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平台数据强化重点地区和网络平台的监测,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以提升药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摘要目的探讨药品追溯码管理体系在儿童专科医院的构建与实践,为医疗机构推广药品追溯码采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门诊药房为研究对象,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升级、流程优化及人机协同机制构建药品追溯码管理体系,应用PDCA(即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法对该体系进行持续优化。基于我院2024年3月 -2025 年2月的数据,分析药品追溯码采集率变化,对比管理体系实施前后的患者平均取药时间、药师平均发药时间及发药差错率差异。结果药品追溯码管理体系试运行初期(2024年6月),我院药品追溯码采集率为 57.17% ;经流程优化后,2025年2月采集率提升至 93.52% 。与实施前(2024年3-5月)比较,稳定运行期(2024年8一10月)的患者平均取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药师总体平均发药时间虽显著增加( P< 0.001),但该增幅( (0.42s) 的临床实际意义有限;分层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病多药联用处方的药师平均发药时间显著延长[0 23.29± 6.83)svs. (17.87±3.64)s,P<0.001] ;发药差错率由 0.13%o 降至 0.03%c0(P=0.038) 。结论我院通过“系统重构-流程再造-人机协同”策略,成功构建了药品追溯码管理体系,在符合国家监管要求的前提下,维持了药学服务效率并降低了发药差错率。
摘要目的 探究紫云英苷(AG)调节肠道菌群缓解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组)、模型组[葡聚糖硫酸钠(DSS)组]、5-氨基水杨酸组(5-ASA组)、AG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AGL、AGH组),每组8只。除CON组外,其余组小鼠以连续饮用 3%DSS 溶液7d的方式建立小鼠UC模型;随后,将 3% DSS溶液换为水,各药物组小鼠灌胃相应药液,CON组和DSS组小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7d。末次灌胃后,比较各组小鼠的体重变化指数、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肠长度和脾脏指数、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 、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水平;观察各组小鼠结肠组织的病理改变,并比较其病理学评分、杯状细胞占比;检测各组小鼠肠道屏障相关因子[闭合蛋白(occudin)和紧密连接蛋白ZO-1]和炎症相关因子[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p38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p38 MAPK)]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各组小鼠的肠道菌群变化情况并检测其肠道代谢物短链脂肪酸水平(SCFAs)含量;以DSS、AG处理的粪菌液为干预手段,通过粪便菌群移植实验进一步验证AG的抗UC机制。结果与CON组比较,DSS组小鼠肠道黏膜结构受损严重,炎症细胞跨壁浸润明显;其体重变化指数,结肠长度,杯状细胞占比,occludin、ZO-1、SIRT1mRNA的表达,Chaol和Shannon指数,乙酸和丁酸含量均显著降低、缩短或下调( P<0.05 );DAI评分、脾脏指数、炎症因子水平、病理学评分和p38MAPK、JNKmRNA的表达均显著升高或上调 P<0.05) 。与DSS组比较,AG各剂量组小鼠结肠组织病变有不同程度好转,上述各定量指标均普遍回调0 (P<0.05) ,且AG处理的粪菌液的干预作用与AG基本一致。结论AG可改善UC小鼠的相关症状,减轻其炎症反应和结肠组织病理改变;上述作用可能与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丁酸、丙酸含量,促进结肠黏膜屏障的修复,进而调控SIRT1/p38MAPK炎症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有关。
摘要目的研究麻黄-桂枝药对对哮喘寒饮蕴肺证大鼠呼吸功能和气道炎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 [1mg/(kg?d)] 和麻黄-桂枝低、中、高剂量组 [0.234,0.936,1.872g/(kg?d)] ,每组10只。模型组和各给药组大鼠通过腹腔注射抗原液(卵清蛋白 100mg+ 氢氧化铝 100mg 致敏 ,1% 卵清蛋白雾化激发哮喘,并在此基础上施以“形寒、饮冷”刺激,建立哮喘寒饮蕴肺证大鼠模型。从实验第2天开始,各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给药21do 观察各组大鼠在实验过程中的一般行为学变化,测定造模前和末次给药后的肺功能指标[呼气流量峰值(PEF)、气道阻力(RaW)、功能残气量(FRC)、呼气中期流速( EF50% ]以及末次给药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IL-13、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小干扰素 γ(IFN-γ) 含量,观察大鼠的肺组织病理学形态变化,检测其肺组织中IL-6、IL-13、TNF- ?α 、IFN-γ、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TolI样受体4(TLR4)mRNA及TSLP、TLR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和麻黄-桂枝中、高剂量组大鼠肺组织损伤明显减轻;Raw,FRC,IL-6、IL-13、TNF- σ?α?α?α?α 含量及mRNA表达水平,TSLP、TLR4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 P<0.05 ;PEF、EF 50% 和 IFN-γ 含量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 (P<0.05 );只有少数大鼠出现哮喘典型症状。结论麻黄-桂枝药对能显著改善哮喘寒饮蕴肺证大鼠的呼吸功能,减轻气道炎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SLP/TLR4信号通路、调节Thl/Th2失衡有关。
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实验探讨参芪固本方改善癌因性疲乏(CRF)的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TCMSP等数据库挖掘参芪固本方活性成分及CRF相关靶点,并进行富集分析。采用白细胞介素17(IL-17)诱导A549细胞建立CRF细胞模型,使用低 Ω1.0mg/mL )高质量浓度( 1.5mg/mL )参芪固本方干预,通过细胞划痕实验、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实验及Westemblot等方法验证其对细胞活力、迁移、凋亡、炎症因子及其mRNA表达、凋亡相关蛋白和IL-17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影响。结果共得到84个活性成分及209个CRF交集靶点,其中槲皮素、山柰酚和木犀草素等为核心活性成分,肿瘤蛋白p53、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等为核心靶点,IL-17、TNF、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为关键通路。与IL-17干预组比较,IL-17+参芪固本方低、高质量浓度组细胞的迁移率,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表达,上清液中IL-6、TNF- ∝ 水平,IL-17受体A(IL-17RA)、IL-6、TNF- α mRNA表达,IL-17RA、核因子 κBp65 亚基(p65)蛋白表达和磷酸化p65(p-p65)/p65比值均显著降低或下调( .P<0.05 );凋亡率,Bcl-2相关X蛋白(Bax)、切割型胱天蛋白酶3蛋白表达、Bax/Bcl-2比值,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p-p38MAPK)蛋白表达、p-p38MAPK/p38MAPK比值均显著升高或上调( P<0.05 ;且高质量浓度组上述指标的改善大多优于低质量浓度组( ?P<0.05 )。结论参芪固本方可能通过调控IL-17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激活p38MAPK依赖的凋亡过程来改善CRF。
摘要目的考察叶酸修饰的克班宁纳米粒(FA-Cre@PEG-PLGANPs,以下简称"NPs”)联合超声辐照对M109细胞的体内外靶向作用,初步探讨其抗肿瘤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NPs联合超声辐照对M10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筛选最佳超声时间。以肺癌A549细胞为对照,通过游离叶酸阻断实验和细胞摄取实验,评估NPs联合超声辐照对 M109 细胞的叶酸靶向性。利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给药后1h联合超声辐照下,NPs对M109细胞迁移、侵袭、凋亡、周期及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使用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线粒体膜电位(MMP)变化。构建M109细胞的小鼠皮下瘤模型,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考察NPs联合超声辐照的体内肿瘤靶向性。结果NPs联合超声辐照能明显抑制M109细胞的增殖,最佳超声时间点为给药后1h。游离叶酸可以拮抗NPs对M10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联合超声辐照能部分逆转这一拮抗作用。与A549细胞比较,M109细胞对NPs的摄取能力更强( (P<0.01 ),超声辐照可以促进细胞摄取。NPs联合超声辐照可以抑制M109细胞的迁移与侵袭,并将细胞阻滞于 G0/G1 和 G2/M 期。与对照组比较,NPs不同质量浓度 (100,200,300μg/mL) 组 M109 细胞的凋亡率、ROS水平均显著升高 (P<0.01 ,MMP均显著降低 (P<0.01 )。与不超声组比较,给药后 0h 超声组小鼠肿瘤部位的荧光强度及肿瘤靶向指数均显著增加( ?<0.05 或 P<0.01 )。结论NPs联合超声辐照对M109细胞具有较强的体内外靶向性,其抗肿瘤机制包括抑制细胞迁移与侵袭、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等。
摘要目的探究天麻芎苓止眩片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自噬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将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RAECs)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空白血清组、中药含药血清组、自噬阻断剂组、自噬激动剂组、中药联合自噬激动剂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分别加入 10μg/mL 脂多糖干预 24h 建立RAECs炎症损伤模型。空白血清组加入 10% 空白血清,中药含药血清组加入 10% 天麻芎苓止眩片含药血清,自噬阻断剂组加入 20μmol/L PD98059,自噬激动剂组加入 50μmol/L Honokiol,中药联合自噬激动剂组加入10% 天麻芎苓止眩片含药血清和 50μmol/L Honokiol。观察各组RAECs形态学特征,检测各组细胞活力、上清液中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线粒体活性氧水平、线粒体膜电位,以及PTEN诱导激酶1(PINK1)、E3泛素连接酶Parkin、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62(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自噬阻断剂组和中药含药血清组的ET-1水平、线粒体活性氧水平及PINK1、Parkin、LC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或下调( P<0.05 或 P<0.01 ),细胞存活率(仅自噬阻断剂组)、NO水平、线粒体膜电位、p6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或上调( ΔP<0.05 或 P<0.01 ),RAECs病理损伤改善明显,细胞数量显著增加,恢复典型的铺路石样特点;自噬激动剂组的ET-1水平、线粒体活性氧水平及Parkin和LC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或上调( P<0.05 或 P<0.01 ),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 P<0.05 ),病理损伤加重。与自噬激动剂组比较,中药联合自噬激动剂组细胞存活率、p6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或上调( P<0.05 或 P<0.01 ),ET-1水平及PINK1、Parkin、LC3蛋白的相对表量均显著下调 (P<0.01 ),RAECs形态结构受损被一定程度逆转。结论天麻芎苓止眩片可通过调控线粒体自噬来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INK1/Parkin信号通路、抑制线粒体自噬有关。
摘要目的评价银丹活血通瘀颗粒的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蒸发光散射联用技术建立15批银丹活血通瘀颗粒的指纹图谱,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相似度评价并确定共有峰;通过与对照品指纹图谱和单味饮片图谱比对,指认共有峰。运用网络药理学筛选指认成分的作用靶点和通路,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预测银丹活血通瘀颗粒的药效成分,并以同样方法测定药效成分的含量。结果15批样品的指纹图谱中共标定40个共有峰,指认出丹酚酸B、黄芪甲苷、三七皂苷R、银杏内酯A等17个成分。网络药理学预测出17个成分主要通过作用于97个靶点和137条通路发挥药效作用。15批样品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迷迭香酸、芒柄花苷、紫草酸、丹酚酸B、芒柄花素、人参皂苷 Rb1 、人参皂苷Rd、银杏内酯C、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三七皂苷 R1 和黄芪甲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268、0.2320、0.0738、0.3532、3.6202、0.1910、0.3333、(20 0.3174,0.7850,0.5382,0.4600,2.4751,0.34779999 结论所建银丹活血通瘀颗粒的指纹图谱可反映制剂整体特点,结合网络药理学建立的其药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评价银丹活血通瘀颗粒的质量。
摘要目的 建立补肾宁神膏的指纹图谱,测定其指标成分的含量,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建立10批补肾宁神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和共有峰指认;同法测定其中红景天苷等10个成分的含量;以 2,2′ -联氨-(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氨盐(ABTS)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肿(DPPH)自由基清除率以及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为指标考察其抗氧化活性,采用SIMCA14.1软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以建立谱效关系。结果10批补肾宁神膏共有24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6;指认了11个共有峰,分别为腺苷(峰1)、红景天苷(峰4)、莫诺苷(峰6)、儿茶素(峰7)、芍药苷(峰10)斯皮诺素(峰11)、阿魏酸(峰12)、异槲皮苷(峰13)、毛蕊花糖苷(峰14)、丹皮酚(峰23)及大黄素(峰24)。含量测定结果显示,红景天苷、莫诺苷、儿茶素、芍药苷、斯皮诺素、阿魏酸、异槲皮苷、毛蕊花糖苷、丹皮酚及大黄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725、(20号 1.962,L0.214,L3.395,L0.124,L0.107,L0.286,L0.019,L0.034,L0.067mg/g 10批补肾宁神膏的平均综合指数为 85.08%~96.35% 。谱效关系分析结果显示,24个共有峰与其抗氧化能力均呈正相关,其中17个共有峰的变量重要性投影值 >1 ,分别为峰 2,5~7,9,10,13~ 21、23、24。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补肾宁神膏的HPLC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莫诺苷等17个共有峰代表的化合物可能是其发挥抗氧化作用的药效成分。
摘要目的 评价不同产地野鸦椿的质量。方法 以槲皮素为内参物,计算没食子酸、原儿茶酸、鞣花酸、异槲皮苷、紫云英苷和芹菜素的相对校正因子,以熊果酸为内参物计算野鸦椿酸、齐墩果酸、豆甾醇和β-谷甾醇的相对校正因子,采用一测多评(QAMS)法测定18批野鸦椿样品中12个成分的含量,并与外标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同时检测其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和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法综合评价其质量。结果18批样品中12个成分的QAMS法与外标法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但不同批次样品的含量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和OPLS-DA结果均显示, 分别聚为一类;7个关键特征性成分的变量重要性投影值 >1 ,分别为野鸦椿酸、熊果酸、原儿茶酸、芹菜素 B -谷甾醇、异槲皮苷和齐墩果酸;加权TOPSIS法结果显示,18批样品的相对贴近度为 0.2835~0.6441 ,其中重庆奉节县产野鸦椿的质量最优。结论 所建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行,结合化学计量学及加权TOPSIS法可用于野鸦椿的质量评价。
摘要目的 研究三化汤的化学成分及其在大鼠体内的入血原型和代谢成分。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分为给药组和空白组,每组6只。给药组大鼠每天早晚各灌胃 13.3g/kg 的三化汤冻干粉药液1次,空白组大鼠每天早晚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连续3d。收集两组大鼠末次给药后的血浆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HPLC-Q-TOF/MS)技术,结合自建天然产物高分辨质谱数据库和相关文献,对三化汤化学成分及入血原型成分、代谢产物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从三化汤冻干粉样品中鉴定出69个成分,29个来源于药用大黄,16个成分来源于厚朴,22个成分来源于枳实,10个成分来源于羌活,其中3个成分(柠檬酸、L-酪氨酸、腺苷)在4味药材中均存在;另有1个成分(阿魏酰葡萄糖酸)尚需确定具体归属。共鉴定出43个入血原型成分,包括黄酮类、酚类、葱醌类、苯丙素类、生物碱类、三萜类成分。共鉴定出61个代谢产物,以黄酮类、葱醌类、苯丙素类成分为主;代谢途径包括去甲基化等I相代谢反应和硫酸化、葡萄糖醛酸化等Ⅱ相代谢反应。
摘要目的 对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我国宫颈癌患者的经济性进行评价。方法从中国卫生体系角度出发,基于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宫颈癌的文献资料构建Markov模型,其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通过Meta分析获得。设置研究时限为10年,循环周期为3周。成本包括药品成本、不良反应治疗成本等直接成本,效用值参考现有研究,转移概率基于文献数据计算,贴现率为5% ,意愿支付(WTP)阈值采用3倍我国2024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即287247元/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比较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或不联合化疗的经济性,并通过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蒙特卡罗模拟评估参数波动对结果的影响。结果与单用卡瑞利珠单抗方案比较,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81507.58元/QALY,小于本研究设定的WTP阈值。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无进展生存状态到死亡的转移概率对结果的影响较大;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以3倍我国2024年人均GDP为WTP阈值时,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具有经济性的概率为 91.8% 。结论从中国卫生体系角度出发,与单用卡瑞利珠单抗方案比较,当以3倍我国2024年人均GDP为WTP阈值时,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我国宫颈癌患者具有经济性。
摘要目的对非奈利酮联合标准治疗方案(SoC)治疗射血分数轻度降低型心力衰竭(HFmrEF)或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的经济性进行评价。方法基于一项Ⅲ期临床试验,从我国卫生体系角度出发,建立非奈利酮联合SoC方案和SoC方案治疗HFmrEF/HFpEF的不同心功能状态的Markov模型。以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为健康产出指标,以3倍我国2023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意愿支付(WTP)阈值,设置模型周期为3个月、模拟时限为10年、贴现率为 5% ,模拟非奈利酮联合SoC和SoC治疗HFmrEF/HFpEF各个阶段的动态变化,获得两种治疗方案的长期效果与成本,并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以检验结果的稳健性。结果非奈利酮联合SoC方案相比SoC方案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79504.75元/QALY,小于本研究设定的WTP阈值,表明非奈利酮联合SoC方案具有一定的经济性优势。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NYHAⅡ状态的效用值、非奈利酮的药品价格、贴现率以及两组的住院转移概率对结果的影响较大,但未影响模型的稳健性。概率敏感性分析也验证了模型的稳健性。结论 在本研究设定的WTP阈值下,非奈利酮联合SoC治疗HFmrEF/HFpEF相较于SoC更具有经济性。
摘要目的 分析复方磺胺甲噁唑(简称"TMP/SMZ")及其代谢物N-乙酰基磺胺甲噁唑(NSMZ)血药峰浓度( (cmax) 与危重症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12月至2025年1月海南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使用TMP/SMZ治疗的危重症患者资料,按治疗后是否成功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采用简单线性回归和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TMP cmax 、SMZ cmax 及NSMZ cmax 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预测不良反应发生时的截断值。结果在入住ICU 24h 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I(APACHE-I) ?15 分的危重症患者中,成功组患者的SMZ cmax 显著高于失败组( P< 0.05)。TMP/SMZ每日总剂量与 呈正相关 (P<0.05) 。TMP cmax 与肝毒性和肾毒性、SMZ cmax 与肝毒性、NSMZcmax 与肾毒性有相关性( (P<0.05) 。 TMPcmax 预测肾毒性和肝毒性的截断值分别为 7.25,6.63μg/mL ,SMZ cmax 预测肝毒性的截断值为 138.00μg/mL ,NSMZ cmax 预测肾毒性的截断值为 60.76μg/mL 。结论入住ICU24h内APACHE- I?15 分的危重症患者中,SMZ cmax 与治疗成功存在关联。TMP cmax?6.63μg/mL.SMZcmax?138.00μg/mL 时,患者的肝毒性发生风险显著增加;TMP cmax? 7.25μg/mL 、NSMZ cmax?60.76μg/mL 时,患者的肾毒性发生风险显著增加。
摘要目的探究芦可替尼治疗骨髓纤维化(M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9月至2024年4月于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且规范使用芦可替尼超过6个月的42例MF患者资料。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脾脏缩小情况和MF分级情况,并记录关联性评价结果为“肯定”很可能”“可能有关”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各单项临床症状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 ,脾脏长径、厚径均较治疗前显著缩短 ΔP<0.05 )。5例患者的MF分级较基线下降1级,1例由MF-2级下降至MF-0级,14例MF分级未发生变化。不良反应以贫血(26例次)、血小板减少(14例次)感染(11例次)、胃肠道不适(9例次)为主。39例患者存活,生存率为 92.86% 。结论芦可替尼能有效改善MF患者的临床症状,缩小脾脏,稳定甚至改善MF分级,有望为MF患者带来长期生存获益;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贫血、血小板减少、感染及胃肠道不适。
摘要目的 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收集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4月至2023年5月住院并感染CRKP的患者资料,按1:1比例同期收集住院并感染碳青霉烯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患者资料,作为建模组。另按相同标准收集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住院并感染CRKP及匹配CSKP的患者资料,作为验证组。采用单因素、LASSO回归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CRK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Bootstrap 重抽样法对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使用验证组数据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共纳入530例患者,其中建模组372例,验证组158例。脑血管疾病、留置胃管、机械通气、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暴露以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暴露经分析确定为CRK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CRKP感染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内部和外部验证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9、0.803;校准曲线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的一致性较高。结论脑血管疾病、留置胃管、机械通气、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暴露以及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暴露是CRK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构建的CRKP感染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能早期识别CRKP感染高风险患者。
摘要目的 评价高剂量艾普拉唑联合阿莫西林用于老年新发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Hp感染根除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8月1日至2024年12月1日就诊于新乡市中心医院的200例老年新发Hp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经典四联方案(阿莫西林胶囊 + 克拉霉素片 + 枸橡酸铋钾片+艾普拉唑肠溶片),研究组患者给予高剂量艾普拉唑肠溶片 + 阿莫西林胶囊,所有患者均用药2周。比较意向性治疗(ITT)方案治疗(PP)分析集中两组患者的Hp根除率,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Hp感染根除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ITT及PP分析集中,两组患者的Hp根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的轻、中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体重指数 (BMI)?18.5kg/m2,BMI>23.9kg/m2, 农村居住、合并糖尿病及合并心脏病经分析确定为影响Hp感染根除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高剂量艾普拉唑联合阿莫西林用于老年新发Hp感染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均与经典四联方案相当。 BMI?18.5kg/m2,BMI>23.9kg/m2, 农村居住、合并糖尿病及合并心脏病是Hp感染根除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 优化我院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针对系统运行初期规则库不完善、假阳性率高等问题,通过完善多维度规则库、调整拦截等级及提示方式、优化审方药师工作模式、加强临床沟通等措施对系统进行多维度优化。采用回顾性研究,以我院2023年 6-12 月处方数据为对照组(优化前),2024年 6-12 月处方数据为观察组(优化后),通过组间对比分析,评价处方前置审核系统优化的实际效果。结果处方合格率从优化前的 (82.51±4.04)% 升高至优化后的 (90.98±1.55)% ,假阳性率从优化前的 (20.87±1.64)% 降至优化后的 (7.41±2.04)% 。处方合格率的月间极差由 10.24% 降至 4.11% ,变异系数由 4.92% 降至1.73% ;假阳性率的月间极差由 4.40% 略增至 5.34% ,变异系数由 8.32% 升高至 26.18% 。结论通过对我院处方前置审核系统进行多维度优化,其处方审核效能显著提升,处方质量稳定提高,审核精准度显著改善。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地屈孕酮联合戊酸雌二醇预防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IUA)及改善预后的有效性。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和theCochrane Library,收集常规治疗联用地屈孕酮、戊酸雌二醇(试验组)对比常规治疗(对照组)预防人工流产术后IUA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2月。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共计110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术后IUA发生率[ RR=0.30,95%CI(0.22,0.41) P<0.000 01 、术后阴道流血时间 Δ[MD=-1.69,95%CI(-2.05 ,-1.32) , P<0.000 01] 小、术后阴道流血量 Δ[MD=-10.78,95%CI(-12.19,-9.37) P<0.000 01 小、术后月经复潮时间 [MD=-6.99 ,95%CI(-8.27,-5.71),P<0.00001] 、术后经量减少率 [RR=0.25,95%CI(0.12,0.56),P=0.000 7 ]均显著低于、少于或短于对照组,术后子宫内膜厚度 [MD=1.90,95%CI(1.68,2.13),P<0.00001] 、术后再妊娠率 [RR=6.26,95%CI(1.88,20.83),P=0.003]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地屈孕酮联合戊酸雌二醇能降低人工流产术后患者的IUA发生率,减少术后阴道流血量,缩短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和术后月经复潮时间,增加术后子宫内膜厚度。
摘要心肌梗死(MI)是指由于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引起心肌因持久性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的一种急性临床综合征。核因子 κB(NF-κB )是诱导炎症反应的枢纽,也是参与促炎因子和心肌细胞凋亡的关键。本文系统阐述了NF- κB 信号通路在MI中的作用机制,并综述中药有效成分及复方调控该信号通路防治MI的研究现状,结果显示中药有效成分(人参皂苷 Rg3 、黄芩素、姜黄素、丹参酮ⅡIA、藤黄酸等)及复方(芪苈强心胶囊、益气活血汤、灵宝护心丹、丹红注射液、保元汤合桃红四物汤)能够通过抑制NF- σκB 信号通路改善心肌纤维化、减轻炎症反应、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从而达到防治MI的目的。
摘要人工智能(AI)和群体药动学(PPK)等技术在器官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个体化用药中展现出了巨大潜力,能够精准预测药物剂量。本文全面综述了AI和PPK技术在器官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个体化用药中的应用现状,重点探讨了器官移植受者在使用免疫抑制剂后的血药浓度监测、疗效/不良反应预测及个体化给药模型的建立思路,并分析比较了不同方法在不同器官移植患者中的应用特点,以及AI与PPK技术的融合与未来发展。AI和PPK技术不仅能显著减少对人力资源的依赖,还大幅提高了器官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个体化治疗水平,降低了频繁血药浓度监测给患者带来的不适与负担。
摘要骨关节炎(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变为核心病理特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炎症反应、软骨细胞凋亡及细胞外基质(ECM)降解等。非编码RNA(ncRNA)凭借其多样化的调控途径参与OA的发生发展,为其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本文系统阐述了ncRNA[微小ncRNA(miR)、环状 ncRNA(circR)、长链 ncRNA(IncR)调控OA的作用机制及中药通过调控ncRNA干预OA的研究现状。结果显示,ncRNA通过构建多层次调控网络参与OA的病理进程:miR靶向关键基因的翻译抑制,调控下游信号通路;circR既可作为“分子海绵”竞争性吸附miR间接参与调控,又能直接调节蛋白功能;IncR兼具“分子海绵”作用和直接通路干预能力。穿心莲内酯、新风胶囊等通过调节miR的表达,形成“中药-miR-下游反应链”,以减少基质水解酶表达、抑制炎症因子分泌等途径干预OA进程;芍药苷、荣筋拈痛方等通过影响circR和IncR,形成“中药-IncR/circR-miR-下游反应链”,以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减少ECM降解等途径干预OA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