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强调:"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作为文学刊物,我们积极落实,讲好新时代“洛阳故事”,精心筹备了“栾川作品特辑”。栾川是洛阳文旅高质量发展的一张名片,《牡丹》文学杂志以小辑和4版插页的形式隆重推出讴歌栾川新风貌的文艺作品,为栾川文化、文旅、文学的现代化新发展做好宣传展示。 本期“首读”推
刘西北,现居,小说见于《中国作家》《啄木鸟》《莽原》《佛山文艺》《躬耕》等刊。著有长篇小说《王的墓藏》《大唐追凶录》。获2023年《莽原》文学奖,第二届河南文学期刊奖,第三届南阳新锐作家中篇小说奖。 三里桥综合市场里所有人都觉得七姐该行动了。一直处于磨刀准备阶段,手里即使握着一把大刀,也会被她磨成刀,小刀,缝紉机针。 是的,她有这个韧劲。有商户私下嘟嚏,七姐应该快刀斩乱麻,了结事情,不然,咽下
《七姐的刀》以市井烟火为底色,讲述了一个关于背叛、复仇与宽恕的故事。 七姐这一角色被置于传统伦理与现代价值观的夹缝中,她的“刀”既是暴力的象征,也是自我救赎的工具。通过近乎荒诞的戏剧冲突,揭示人性的复杂性与道德选择的多重可能。 面对丈夫的背叛,七姐的复仇行动既是对个人尊严的维护,也是对婚姻契约崩塌的反抗。她多次强调“面子”的重要性,实则暗含家庭破裂被视为女性价值的贬损。然而,七姐的“刀”最终指
我是先读过刘西北的小说然后才见了他。 初读刘西北的小说,就觉得这是个会编故事、会讲故事的人;见了他,又觉得这是个老实人,话不多,甚至有些木讷。但我并不觉得矛盾。一个好作家,往往看着老实、而实际不老实。 做人要老实,写小说不能太老实。写小说太老实,就编不好故事、也讲不好故事。 洛阳和南阳,都把故事叫“瞎话儿”,把讲故事叫“喷瞎话儿”。“瞎话儿”比“实话”有趣、有意思,就在于“瞎话儿”是虚构的,
你认识叶小桃吗?她是走在人群里不会被轻易分辨出来的女孩。她穿着得体,步调轻盈,脸上偶尔带些倦容,但更多的时候,她的面庞像是被春天样的淡淡的粉红铺叠着,让人看着有那样一种恬淡,一种安静。认识叶小桃的那个春天,是我在北京独自漂泊的第七个春天。我喜欢春天一一或许就是因为它太过短暂的缘故,我喜欢那种明媚的温柔,虽然很短暂,不炽烈,却很舒服。 而我,恰恰就在这样的一个春天里忽地萌发出了想要倾诉的欲望。
1 父亲又一次来电催婚了,这可能是他的第一百次催婚。他的声音乘着电磁波从两百里外的广州传来:“你找到女朋友没?过年能带回家结婚吗?"那是2009年6月的一天,十九岁的我还没有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父亲所说的结婚,是未婚同居的意思。在他眼里,没有达到法定结婚年龄不要紧,只要有一个女人愿意和我生活在一起,那就是他名正言顺的儿媳妇,他理所当然地完成了娶儿媳妇的艰巨任务。 父亲的催婚电话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模
杨若曦,洛阳人,2003年生,现就读于,本篇为作者发表的小说处女作。 1 时空旅行来得精彩,是这群幼稚小孩才喜欢的东西。女孩一边这样想着,一边偷偷地用左手把课外书塞进桌洞的角落。 “你有没有听过那个校园怪谈…“哪个啊?你话能不能说明白点?” “就是我们学校对面那个家具城啊……每到晚上六点的逢魔时刻,阴阳两股力量就会在家具城交汇,四楼最隐蔽的那个电梯就会成为进人阴间世界的人口然后啊,阴阳两界
欧阳国,1987年生,江西兴国人,现居南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花城》《天涯》《北京文学》《青年文学》《清明》等刊。出版散文集《身体里的石头》,获丰子恺散文奖等。 我手机里储存了母亲弥留之际一张照片,还有一段视频。我每时每刻都和手机生活在一起,将它拿在手里,或者揣在口袋里,哪怕是睡觉也放在一边的床头柜。手机就像一个器官,成为我身体的一部分。这样,手机里的母亲,当然也和我形影不离。我似乎可
马万里,女,现居河南焦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二十二届高研班学员,曾参加第二十三届青春诗会。作品见于《北京文学》《诗刊》《山花》《青年文学》《文艺报》《山东文学》等报刊。出版诗集《孤独书》。 怀川是我的故乡,她依偎在太行山脚下,像一个婴儿。而自古富饶的怀川衍生了无数故事,美食更是应有尽有。比如… 脸嫌弃地跑了。 鸡蛋 突然就很想写写鸡蛋,感恩鸡蛋。想念中一转眼就看到了另一个场景。
葛言 我是葛。对,诸葛亮的葛。可惜我不是人,更别说名垂青史的武乡侯了。我连藤精树怪都没修炼成。我只是我,有操守、没出息。我还是我,做做梦,擦擦泪。 我寂寞,在空谷。我缠绵,愁攀援。我繁密,叶萋萎。我开花,映飞霞。我延长,我伸展,欲仙欲死地放纵胳膊腿儿,白云牵我的手,春风亲我的脸,蓝汪汪的高天像大海一般倒悬着,千万朵桃花勾引着万千只蜜蜂。我激动得浑身颤抖,根本就把持不住,大喊一声“葛之覃兮”,就
有诞生就有消亡,很多古老的词语就悄悄地消亡于岁月。比如奶奶常说的“勃(pu)土”,如果不是明月坡的细土淹没了脚面,我还复活不了它,以为它也随着奶奶一并故去了。 地名也一样,诞生后谁也不知道能活多久。比如明月坡,据说以前是一道连牛都瞪眼发愁的陡坡,人称“瞪眼坡”。后来傅家住了上去,称“傅氏坡”,再后来,牛家买下傅宅,就改称了“明月坡”。这名字源于道光十八年,牛林山被封为武功将军时的一段改名旧事。
,现居。作品见于《文汇报》《光明日报》《南方周末》《书屋》《作品》《湖南文学》《四川文学》《莽原》等报刊,著有《白开水集》《烟花春梦:中的爱与性》《小鲜集》《有味是清欢》《四月春膳》等,主编“闲雅小品丛书”“钱锺书研究文库”“唐宋诗词风物丛书”等。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常在旧书摊上见到湖南人民出版社(后转到岳麓书社)的“走向世界丛书”散本,便收了几册。一读之下,对那些清末打开国门之初的记录
编者按: 六月的风裹挟着童真的气息扑面而来,为迎接这个专属于孩子们的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牡丹》文学杂志第6期特别策划了童诗栏目。自征稿启事发布以来,我们欣喜地收到了四百多首来自全国各地小诗人的投稿,字里行间跳动着孩子们对世界最纯粹的观察与想象。在这些闪耀着童心光芒的作品中,我们精心挑选出四十首佳作,组成本期童诗小辑。愿这些凝聚着童真与诗意的作品,能在“六一”国际儿童节之际,为每一位读者
曹有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五届高研班学员。青海省作协副主席、《青海湖》副主编。著有诗集《时间之花》《边缘的琴》《高地大风》《心灵的织锦》等。获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第二届茅盾文学新人奖等奖项。 从老君山回到高原近一个月了,记忆已有些朦胧模糊。我必须唤醒记忆。其实,所有的文学书写都是对记忆的唤醒和重写,否则就是新闻记录而非鲜活生动的文学。 老君山在洛阳市栾川县。惭愧,栾川
王文鹏,1994年生,河南开封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长江文艺》《上海文学》《山西文学》《湖南文学》《绿洲》《牡丹》等刑。部分作品被《长江文艺·好小说》转载,出版小说集《寻找宗十四》。入围2024年度河南青年扶持计划年度作家。 这不是我第一次到栾川,这是自然的事情。 2013-2017年我在读书,期间进行了数次田野调查,其中一次便在栾川。大致哪一年我已经没了印象,只记得是个
庞亚维,女,1987年生,人。作品见于《科幻立方》《莽原》《山西文学》《牡丹》《六盘山》等刊,被中国作家网等转载推荐。 人与城之间,是讲缘分的。 有些城,近在咫尺,却一生不曾踏足;有些城,远在千里之外的海滨,或是深藏于山脉褶皱之中,却总能在生命的某个转角,与我们恰逢其时地相遇。 算起来,我与山城栾川的缘分,已绵延近 三十载。 如今的栾川,是旅人镜头下的十里画屏,是金顶祈福牌与泡面的烟火气
贾红松,河南洛阳人,会员。作品见于《散文选刊》《短篇小说》《海外文摘》《牡丹》《六盘山》《躬耕》等刊,作品入选《2022河南文学年选》散文卷,出版散文集《岁月悠然》《竹影流年》。 栾川很美。 秦岭仿佛一只“牯牛”,在陕西境内狂野够了,余威未减,不管不顾将一支“骑角"伸进了河南西南部。自宛陕边境向东南绵延至栾川境内的这支“崎角”,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精心雕琢后,幻化成了千岭方壑,茂林修竹,溪流瀑飞
赵伟民,洛阳栾川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微型小说月报》《百花园》《天池》《牡丹》等刊。 七月的风穿过空荡荡的民宿小院,带走了一天的疲惫,也带走了她脸上的笑容。“这天天亏损可咋办啊?"素云用拇指捻了捻账单边角,指尖上油馍的香气成了她少有的慰藉。 “县里刚下的通知。"李占峰晃了晃手机,“明天组织去莫干山考察。"丈夫李占峰双手插兜站在院门口。 素云扭过头:“
在公园,看到一片烧饼花儿,开得热热闹闹,愉悦着我的双眼,旁边的牌子上却写着蜀葵,我想蜀葵应该是它的洋名吧。 但我还是爱叫它“烧饼花儿”。在乡下烧饼花儿随处可见,多是野生的。它的种子也许是风吹来,或是鸟啄来的,只要一落地,就能生根发芽。它无须浇水,施肥,挨着王地,便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地头,堰脑,到处都是它的身影。春天,天气刚一转暖,它的个子就“蹭蹭"地向上,细细的身板,好像那些营养不良的孩子。但
终于登上云景索道的新缆车,不觉已经悬于半空,铁索轻颤。向下望去,千山万壑,尽在脚下。 翠色如海,自谷底涌起,漫过山脊,又向另一处深谷泻去。这绿是活的,风来时,便掀起层层绿浪;风静时,又凝作一潭碧玉。松柏的苍绿,竹林的嫩绿,杂树的油绿,层层叠叠,在日光下变幻不定。偶有山鸟掠过,惊起一片绿影,眼睛直盯着山鸟,直到它没入无边的翠色中去。 山风穿行于万壑之间,忽东忽西,时而尖啸,时而呜咽。它掠过缆车,
雨中攀登养子沟 攀登养子沟的台阶 需要从低处的传说开始 一步步走向台阶的高处 一座山勒部的英豪之气 在形成文字的叙述中,有了粗犷的喊声 每爬上一个纬度,我的腰身 都习惯向下弯出一个弧 急促的呼吸,因为言辞过于狂傲 而产生敬畏之心 爬过仙人瀑,爬过瘦身桥 台阶的迂回曲折之态 更接近于樊梨花替天行道的艰辛 那些养子教子的母子情缘,也因此 被山水铭记 我们爬过高处的台阶,还
暂坐 我们坐在一片沙滩上 漫不经心掏出萦绕心头的话题 像对着手里的虎皮凤爪消磨口舌 这里曾经是一阔幽深的碧水 可不可以说 我们就漂浮在过往的沧海之上 若干年以后 溪流改嫁 绿藻潜移默化成苔藓 水草在河床的便便大腹生长 繁衍成泽 可不可以说 我们就坐在未来的桑田里 白云漫过天空的悠闲 北风梳理着山冈的动作 流水驶过河床的节奏 一再放慢 能否约等于时光荏苒的速度 如果等
一 晨钟只是时间的说辞 这里没有夜与昼,夜爬的人 手持照明、红旗 从老君殿出发,到老君山山顶迎接日出 当太阳从苍茫的云海跃出 霞光泼洒每个角落,让每一株植物雨露均沾 二 从远处看去,夜晚的老君山并不孤寥 灯火犹如天庭盛宴的月下楼台,到达山顶的人 接受第一缕阳光沐浴 在这里重塑金身 而金顶就在俯仰之间 三 问道和祈福并行不悖 老子为众生开启“道法自然”的大道 被良言灌